《日本结盟战略与实践研究》在吸收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完整勾画出20世纪以来日本结盟战略的历史演变脉络,对影响日本对外结盟行为的诸要素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作者指出:日本是近代以来世界上对外结盟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先后经历了日英同盟、日德意三国同盟、日美同盟,拥有同盟的时间自1902年至今已有87年。三
本书是一本理论验证性的著作,作者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在国际安全领域选取并剖析了欧洲协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三个经典案例,研究影响国际制度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检验国际全力分配、大国认同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关系;阐述了权力结构均衡与否、大国认同度的高低是决定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关键变量,而国际规范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认同度,权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编撰的《全球核态势评估报告(2012/2013)》推出了。本版报告沿袭了前两版的模式,对过去一年的全球核领域相关事件做了综述,对有关国家的核战略力量建设、地区核问题、核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反映出当前国内研究此领域专家的前沿水平。
《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是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定期推出的有关未来15-20年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安全重大发展趋势的最新报告,备受各界重视。报告指出,在未来近20年里,全球化效应进一步显现,出现了“个人能力显著层长”、“权利日益分散”、“人口状况发生巨变”,以及“水和食物与能原”日益关联等趋势。与此相应,报告寻找
本书是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召开的纪念中澳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议题包括中澳关系历史演变、中澳经济关系、中澳安全关系及美国因素、中国崛起与中澳关系的调适等。论文作者希望从学术视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中澳关系发展的背景、过程、现状并展望未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中马关系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史料证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一次次企图将其窃取。1885年时,日本通过非法调查,了解到钓鱼岛富藏铁矿资源,为“贵重之岛”,便想将其窃取,但慑于清政府的实力,没敢具体实施。1900年时,日本再度想在钓鱼岛设立国标,最后也默然放之。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优势的前提下,没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受援国之一。在二战结束后的60年间,中国接受过来自不同渠道和不同种类的外来援助。流入中国的外援在数额上远远低于外资,但其影响力却不亚于外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外援的活动不限于经济领域。在援助原则和援助方式中凝聚了援助者的国力、社会力和文化力。随着援款流入中国的,除了“优惠资本”以外,还有援助者的技术、
《中美关系中的中国男孩:卜励德回忆录》为卜励德大使的个人回忆录,作者从1948年遇到第一个亚洲人说起,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纽约上东区的年青人成长为一个年轻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以中美建交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中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如今已被遗忘或者误解的重要事件的内幕,及一系列中美关系史上重要时刻。《中美关系中的中
本书收录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一项研究议程》、《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理论的一项可能议程:国际政治的国家行为理论初探》、《隐晦的冲突及其未来——浅析中国对外战略中“理想世界”的存在与可能》、《新兴大国与全球经济治理领导集团改革:变量和趋势》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