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善本,系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刻本保存条件良好,保留了原始版本的特点,字迹清晰,适用于影印出版。本书使用四合一拼页影印出版,将刻本影印为一册出版,可为读者提供方便阅读的文本。《圣学宗传》是周汝登著述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影响力远远超过周氏任何一种著述,有时在重要人物后面以“蠡测”的方式作
书稿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考证了苏轼在安徽境内的汴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游历情况及留下的诗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稿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系统考察了苏轼在安徽境内的游踪及苏轼有关诗文,书后附录《苏轼年谱》,展现了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
本书由首都师范大学校友办为献礼首师大70周年校庆而组织编写。成稿过程经历了出版社采访录音并整理文稿(部分奥委会领导,如蒋效愚、陈宁、朴学东等人的文章)、学校校友办公室征稿统稿(其他师生的文章)。本书分夏奥篇、冬奥篇两部分,收录了102名校友服务北京两届奥运会的精彩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我”与奥运的故事,让人备感
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全面介绍和评议司马迁及《史记》的专著。李长之先生用他那特有的优美而富于情感的笔调,论述了司马迁的经历及对其作品的影响。推测了《史记》各篇著作的先后。分析其所处的伟大时代,追溯了他的家学渊源,讨论了他和孔子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和共鸣及距离。作者认为司马迁的人格与《史记》的风格一致,那就是浪漫的自然主义精神
本书记录了汪友农先生痴迷诗与画的一生。 汪友农出生于人杰地灵的安徽芜湖南陵,自幼即因家庭的培育和熏染,形成良好的艺术感觉与文化基础。绘画创作早期以人物画为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转向山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对新安画派优良传统的挖掘,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所作诗歌与绘画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其在美术教育领域耕
本书以画册形式再现张国声同志革命奋斗的一生。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怎样对党忠诚、无怨无悔、奋斗终生的。而且对宣传党的历史,教育后来者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红色版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建设与斗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稿选取有代表性的山西抗日根据地版画家,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分析了他们的艺术贡献、社会评价。从中可以看到红色版画家们的革命艺术生涯和人生足迹,更可以了解到革命年代版画发展的情况以及产生的深远意义。
本书将日记原稿影印,完整出版,为俞氏这部遗稿首次全文公之于世。在印制技术及纸张的选择上,根据图书原有状态,保证最大限度的还原原作。《春在堂日记》(2册)今藏于杭州俞曲园纪念馆,为晚清大儒俞樾自清同治六年至光绪二年(1867-1876)十年间的日记手稿本,其中涉及晚清政界、学界诸多人物的活动和俞氏个人交游以及家庭生活,乃
本书为第一作者扎巴格丹的传记,扎巴格丹,藏族,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全书共分33个章节,介绍了扎巴格丹从童年至今的人生经历。他会说英语、乌尔都语、藏语和汉语,曾留学奥地利和美国,打过短工,当过公务员,做过导游,开过旅行社和多家餐厅、酒店。后来为追寻父亲的梦想,创建了“阿若康巴”民宿品牌,“阿若康巴”藏语的意思是“来吧,
张弼是明代松江著名书法家,以草书独步一时。他的人品、政事、文章等亦为时人所重,是十五世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本书是关于张弼生平的首次全面系统整理,作者充分利用别集、刻帖、书法作品、地方志等文献,运用传统文献学版本调查、校勘、考证、辨伪等方法,以年谱形式全面钩稽谱系张弼的行年事迹,填补了学界关于张弼早年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