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是清末民初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其文学思想涉及“藻缋成章”的本质观、“归于雅驯”的语言观、三维一体的功能论和“骈文正宗”的文体论等多个方面,同时他也展示了对多种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重视和实践运用。本书在全面梳理刘师培文学思想的基础上,多维探讨促使其文论生成的文化语境,其中既有家学、乡学和传统文论的积淀浸润,也有西学融
本书是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中国近代文学”项目。所收演讲内容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界的名家如吴福辉、王达敏、陆建德、关爱和、解志熙、孙之梅、马卫中、周兴陆、左鹏军、杜桂萍、孙克强、彭玉平等人,关于近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演变,以及有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内容丰富,涉及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流变及各领域研究前沿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中,本国文学名著作品是影片生产机制中十分重要的文本资源。借助文学经典作品的通俗化和艺术化的改编,不同时期的中国电影进行了商业化和民族化的尝试,并有力地推进了电影精品的创造。本书主要内容是透视中国文学名著作品的当代电影化生产过程,研讨文学资源以何种方式介入当代电影生产,以及如何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电影机制
《文心雕龙》被推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之圣典,其研究也被称之为“龙学”,但近世对其也存在较多误解。本书即是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多年精研《文心雕龙》的会心之作,以“讲记”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刘勰的身世,《文心》宗旨,刘勰文学观、史学观、文体论、文势论等内容进行了精辟透彻的剖析梳理;辨析纠正了前人对《文心雕龙》的误读之处
《想到更远的地方:大家笔谈窦志先》主要内容包括一枚酸酸的甜甜的果实,写在无字碑前的字,繁星的光谱,热爱生活,人性的坚韧与凄美,对军旅人生的深沉思索,旋涡上,飘过呼哨,感情的位置,一枝一叶总关情,等。
该书所收文章的文字均有其时代特徵,具体内容包括:文学说例;小说丛话;孔子之美育主义;文章源始;文说序;人间词甲稿序等。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丁帆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现代启蒙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来探讨中国启蒙思潮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哲学为理论基础,拒绝温情主义,强调怀疑与批判的精神,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生态、批评
该书是著名汉学家林恪(MarkLeenhouts)的博士论文,出版于2005年,是迄今为止国外唯一一本韩少功研究专著。该著围绕传统与革新、现实与想象、形式与内容、庄禅文化等主题,深入阐述了《归去来》、《爸爸爸》、《马桥词典》等经典文本,对韩少功创作进行了一次兼顾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全方位研究。
本书上编选择了百年来通俗文学领域的《晶报》、《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平鑫涛与《皇冠》杂志、弹词、金庸小说等10个案例,系统考察了百年中国通俗文学的市场运作问题。下编是课题组自2014年到2018年开展的四次问卷调查以及徐斯年先生与七位科学顾问就《三体》展的开103封阅读心得的邮件,并就问卷调查结果和邮件对百年通俗
长期以来,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女性文学研究多以中西比较及日美对比为分析框架,21世纪以后在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的译介与关注上,以中日比较为主心骨的相关学术互动逐渐频繁。 作者在此研究前沿的动向下,结合全球化语境下跨国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第3波?第4波女性主义思潮的亚洲地区在地化、21世纪以来的中日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