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近世以来通行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内容偏繁、篇幅过大、知识支离琐碎、不成体系统类等等,本教程将重要的文论篇目和文学批评现象、理论命题、观念范畴糅合一起,给学生提供最精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信息量。即按先秦至晚清近代的历时发展,讲述中国文学批评史;以传统训释为基础,对中国文学批评著作与批评活
.梁启超自述三十岁以前常做文学的东西,王国维早年更是在文学的可爱与哲学可信之间徘徊,胡适则更以考证《红楼梦》《水浒传》等扬名于学术界。在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中,史学似乎与文学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地纠缠在一起。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现代史家运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的外缘因素有哪些?在现代史家眼中传统文学作品何以能够作为史料?现
为了回顾和总结李迪对中国当代文学所作的独特贡献,以及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论历程,我社特别编辑出版这部《李迪文学作品评论集》。本书收录了有关报刊公开发表的关于《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乐》、《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等六部作品的评论文章和部分作家、评论家在这些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以及其他散见于书报刊或刚刚创作完成的
走在山路上,路边是繁茂的桫椤……穿过虚假的风景,穿过山沟里的废弃工厂,穿过夏夜的稻花清香,穿过嵌套的沉浸系统,穿过意识的渊面下记忆的垃圾场,穿过成串的数字0与1,穿过不再重要的人类文明,他去寻找一杯可以拉丝的醇酒。《奥德赛博》是一本独特的科幻作品集,收录中短篇小说八篇,评论三篇。其中篇幅最chang的《后来的人类》原题
一直以来,对中国文论,乃至中国文化,我们都是寻求在本文化内部的传承和价值;在中西文化广泛交流的今天,需要思考的是中国文论或中国文化能为世界提供怎样的思想资源。《灵气与性情》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以心灵气性情梦思维镜大象无形等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核心概念为主题,沿着钱锺书、朱光潜等先生开辟的中西思想互证的思路,重新发现中国文论
《之间》是作曲人瞿小松跨界对陶潜、苏轼和庄周的诗、词、文的解读。瞿小松通过对文本的选取、注释和应和,强调三者不同于习见中的文风、见识,并以会意相和共醉等方式,与陶潜、苏轼、庄周的诗文和思想遥相呼应,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空灵境界。文风方面,作者选取的是几位中国古典乐感文学大家的作品,文字洗练,可读性强,节奏感鲜明。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刘勰大约用了五六年时间,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完成此书。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
本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丛书之一。本书选取了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冯至、闻一多、徐志摩、茅盾、丁玲、张天翼、萧红、沈从文、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赵树理和艾青十八位经典作家,通过文学思想、作家自述、经典评述、域外研究、文学史定位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阐释,不仅展现现代经典作家的思想状况、创作历程和学术评价,还引导
《文学的通见》为文艺评论集,收录作者近年的文艺研究成果。作者通过自身敏捷、活跃、生机勃勃的美学趣味和才情,围绕国内当下文学创作现状道出个人看法,字里行间呈现出坚实的精神义理,并对文学前景有自己的创见。在书稿中,作者选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多角度地反映当下文学创作,追索文学的伦理,行文风格与观点的表达方式具有个性
这是一部沈从文评传,也是作者与沈从文之间的一次跨学科对话。作者以史学为点,从“乡下人”的视角回顾沈从文的前半生,在沈从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国的记忆,从湘西叙事找寻理解近代中国的另一种方法。 不同于一般从生平出发的人物立传,作者立足沈从文自称“乡下人”的人生经验,结合法史哲等多学科思想、小说文本对其经历与情感展开的推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