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民国医家临证论丛系列图书的一种。本分册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为搜集整理对象,将其中所涉对《金匮要略》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及适当筛选,筛选秉承学术性、时代性、指导性的原则,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医学界人士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认识、理解及运用,对于现今具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价值。本书为《民国医家论金匮》第一辑,主
本书为日本江户时期医家森立之研究考证中医古籍《素问》的著作。森立之博取中国多种《素问》古注及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素问》考据训诂名著,慎思明辨,断以己意,并对当时发现不久的23卷本《太素》的原文与杨上善注进行了详细校勘。书后编有森立之考注要语索引。森立之三部《考注》稿本分藏于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及大阪杏于书屋,
《人体腧穴解剖图谱》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穴位深层的局部解剖,促进腧穴定位准确。本书收录十四经穴361个、经外奇穴46个,采用标准穴位名称进行标注。从表面解剖、局部解剖及断面解剖多角度对穴位局部的皮肤、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等进行了剖析,阐明穴位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冠状、矢状、水平断面图准确地呈现给读者,使之一
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两代中医大家对《伤寒论》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是胡希恕先生毕生、冯世纶教授多年反复研读、临床实践《伤寒论》的学术精华,也是两代专家通过教学、研讨活动,与国内外经方人士共同探讨形成的学术共识。本书阐明《伤寒论》是经方代表著作,经方是与《内经》不同的医药学理论体系。本书的亮点是对《伤寒论》原文进
本书为“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专业教材中的一本,主要内容包括包括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与发病,体质,四诊,辨证,养生与 治则,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本次修订坚持以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方向,内容符合医药行业岗位需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紧密对接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进一步遵循精简
本书是一本近代医学的专业图书,是“近代名医珍本一书重刊大系”中的一本重要著作。《伤寒论新义》书首有序言、凡例后有论六经、论阴阳、说细菌诸篇。卷首为六经总篇,并列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及差后复病篇等为十卷,后附补篇。注释既采历代医家之论,又参西医新说,并辅以图解表格,提倡中西汇通,发展新学。读者易于理会,可以
本教材讲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诊法、辨证、防治原则与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概念准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等特点。本教材将中医思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
本书共6章,内容包括:认识穴位、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16种慢性病的穴位按摩、心理问题的穴位按摩调治、足部反射区按摩技巧、手部反射区按摩技巧。
本书基于中医学形成的中国千年文明的丰厚底蕴,从天文、地理、人文及历史沿革的角度出发,论述其理论形成的历史基础,从而构成对中医学应怎样了解、看待及学习,进而深入理解中医学的伟大精深,从而坚定其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历史贡献的信心。本书具有人文性、趣味性,同时揭示中医理论内涵的深刻性和巨大的临床医疗实践性,具有理论和临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