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本社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精华系列之一。精选关汉卿代表作品杂剧37折,散曲小令、套数21篇。另请当代研究名家为每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其中诠词释句,发明妙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关汉卿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书末附有《关汉卿事迹资料辑录》,供读者参考。
中国当代文艺的发生既是新的秩序、制度和组织建立的过程,也包含了对旧文艺因素的改造利用。本书关注新制度如何规划、改变城市原有的文艺生产格局和秩序,以及在此过程中城市旧文艺与新制度之间的对话、妥协等复杂的内涵,通过这些以往被文学史叙述所忽略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确立提供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作为一名深度参与世纪之交文学转型的青年学者,作者始终关注于如何透过文学研究来理解当代中国的复杂现状,探讨文学在介入和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本书从反思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入手。部分探讨媒介变革对文学生产的影响;第二部分侧重分析代际更迭下80后文学创作的新变;第三部分呈现同一时期、同一语言下,其他华语地区的文学发
本书的核心论题,是探讨理论如何出现于以古今中西问题为标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殊境遇中,出现于由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建构与跨界所构成的多维空间中,如何既显其作为应对历史困境的力量,又深化困境本身。正是在一种危机状态所制造的巨大的历史的总体化中,理论成就自身并走向中国化,但是理论在与历史相互造就的同时又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这个假设,却有着极其现实的重要性,不是对于已逝的人,而是对于活着的人,对于活着还要写作的人。本书围绕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展开,收录作者张新颖的十篇评论及随笔,它既是无愁河的延续,也是追根溯源。黄永玉,这位老人回望生命的来路,在停不下来的怀念里,写作成为唤回沈从文的方式。
《严家炎全集》是著名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领军人物严家炎先生,挑选其有代表性的文章或书籍,汇编而成的十卷本文集。是其一生的学术思想总结。其内容多与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热门话题相互辉映,比如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比如文革后拨乱反正,重上文学研究正轨的诸多问题;发掘和梳理现代文学史上各流派的贡献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他披诵十代文学作品写成的文学概论。自它传世以后,就一直受到文人的注意。历经一千五百年的岁月,愈到后来愈受关注,读者群愈广。前世学者称之为体大思精,论文之作无出其右。近代中外学者对之益为注意,校理遗篇,积为显学。王梦鸥先生的精讲,乃龙学入门佳作。
本书系统整理东南大学图书馆2020年度的荐读书籍和精心撰写的40篇书评。精心挑选了经典的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名著作为阅读。40篇书评包括了书籍概要、作者介绍、观点评价、相关荐读、精彩片段等内容。书评忠实于原著,客观、准确地展现了原著的思想精华和时代风貌,且加入作者的独到眼光和评价尺度,对原著作了富有新意的解读和阐
本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学术论文集,收录文章20余篇,如《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70年巡礼》(罗庆春、孙阿木)、《文化交融中少数民族小说的书写策略》(杨彬)、《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王妍)、《与大自然的心灵契约论阿来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孙萍萍)、《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叙述主体的转变》(任容)等,作者均来
本书以“后文学”到“新人文”为线索,在描述晚近三十余年新兴的文学/文化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相关理论命题,它们包括赛博格的现实与书写、碎片化时代总体性思考的可能性、后革命时代历史感的确立、“传统”的发明与使用、“真实性”话语的诗学与政治学、文化多样性的资源及其危机、世俗化时代的信仰及其表述等,并对“抒情传统”“华语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