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活术2G技术本书内容包括:①钩活术技术概论,钩活术和骨减压术定义、专利、物价、病例汇总、疗程与前景展望;②腧穴与针具,钩活术和骨减压术腧穴的定位、解剖、主治;针具的发生、发展、传承、创新、命名、工作原理、注意事项及一次性使用钩活术钩鍉针刺探针的优势特点;③理论与操作,名词术语、不及与太过理论、适应证、禁忌证、穴序、体
本书由六部著作所组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为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伤寒舌鉴》是清朝张登所传。全书文图并茂,是一部颇有价值的伤寒舌诊专著;《舌鉴辨证》为梁玉瑜医学方面代表作,梁氏对医学有很深的钻研,并以舌诊见长;《临政验舌法》为杨延峰所著。方法、辨证、用药,条理井然;《察舌辨症新法》为刘恒瑞所著,本书为作者临证30年的心得
中华钩活术技术为魏术锁主任独创非药物、微创治疗技术,在2013年普及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中归属中医微创类技术,在实践中运用效果良好,充分显示了钩活术中医、微创、高效、绿色、安全等中医特异针疗法的优势。本书是中华钩活术创始人魏玉锁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方案路径优化修订而成。本书是
石志乔,基层名老中医。六七十年代在601部队医院工作,2017年评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2018年评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2022年评为第7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22年被评为第4批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并建设传承工作室。本书精选其临床医案医话,医案精
《三指禅》为清代名医周学霆所撰,全书分三卷,论脉以缓脉为准,暗藏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共列27脉,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各种脉象不同之点。论述各病能以脉诊结合病因、闰同盟、症候,决定治法和方药,切于临床实用。本次以道光七年(1827)初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勘整理。
未刻本叶氏医案本共录叶氏医案一千一百余则,病种范围不甚广,以时温、暑疟、咳逆、虚损、血证为多,内颇多复诊。虽其案语过简,然反映了叶氏独特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制方选药精湛,是又一特色,处方一般以六味为多,颇寓深意。对于络病的治疗,书中提出络以辛为泄的原则,根据具体病证,常用辛润宣通、辛温成润、辛补甘缓等法,对后世临床有
该稿由四川省胡玲香传承中医药研究中心整理,是对四川省名中医胡玲香老师5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内容包括经络腧穴、治法治则、针法和疾病辨治方面18个专题。本书着重反映胡玲香老师的学术思想:以扶正调神为原则,结合子午流注针法,通过调理后天脾胃经、先天肾经及补益气血的腧穴以扶正;应用17鬼穴、四关穴、五心穴、鬼哭穴及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名医传记,详细介绍邢月朋老师从事中医事业的经历及其爱好修养;第二章为学术思想,介绍了邢月朋老师始终坚持认为传统中医博大精深,倡导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辨证论治观等;第三章为专病论治,围绕冠心病、心悸、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中风病、慢性支气管炎、脾胃病及外感疾病等临床常见病展开论述,以体现邢月朋老师
本书以“国医大师李振华传承工作室”及“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所”为依托,对李振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典型医案进行收集、归纳和整理。在编写体例上,以李振华教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为主题,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李振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效传承。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其学术思想,包括其中医思维及治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5种:中医内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外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妇科学(中级)专业、中医儿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专业、中医针灸学(中级)专业、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专业、中医眼科学(中级)专业、中医耳鼻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