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包括6分册,主要包括中华传统节日古诗词精选、歌咏徐州古诗词精选一百首、飞花令诗词选录等,结合古代歌咏诗词的游戏方式、古代关于节日的诗词名作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诗词名篇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能够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以便于携带的“口袋书”形式,便于读者阅读与传播,从欣赏古诗词出发
本书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研究中心,结合王氏手稿原貌风格,并旁涉其他文论著作,尝试提出这册词话的诗学史的原初结构,即风人深致、盛唐气象及境界的华夏诗学三界。王国维在诗学方面是以文学三书名世的,而三者之间又是以《人间词话》为机枢。本书认为,王氏不得不首先完成对词之品格的学理升级,那就是五代两宋之词确实具有与两周风雅、大
本书包括两部分,其中“金圣叹选批唐才子诗”系金圣叹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近六百首而成,并进行了细致点评,着重于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种种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等,或鞭辟入里,或借题发挥,对于欣赏和研究唐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历经十年时间编写,收集了唐宋诗词中运用的绝大部分诗词典故词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古代典故在唐宋诗词中的应用数量、应用方式和应用特点,对于格律诗词学习、创作、研究,对于古代诗词鉴赏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为全面的一本诗词典故工具书。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对于传承、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具
本书搜集了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四十七首论画诗,读诗散记三十七篇。这些诗或是对唐代绘画的精湛评论,或为诗人看画时引发的诸多联想,是我国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对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和画学研究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以诗为词的渊源与流变为切入点,挖掘晏几道以诗为词的社会文化根源,从晏几道对词情的开拓、寓以诗人技法、后世词人对晏几道以诗为词的接受三个层面,较为系统、详尽地探讨了晏几道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文学史影响。全书结构设计合理,层次明晰,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立论建立在大量翔实的一手材料基础之上,不做凿空之语,论证逻辑严密,文
本书是陈墨对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的详细解读,分为十五讲,可作为市面上阅读金庸武侠作品的通俗权威解读本,涉及金庸小说的武学、情爱、艺术、文化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呈现了金庸作品的艺术魅力。作者陈墨研究金庸多年,他的著论和研究得到了金庸本人的认可。金庸曾说过:“也有人未经我授权而自行点评,除冯
本书从其纪游诗中按区域分为九个部分:诗行齐鲁、诗行江南、诗行燕赵、诗行秦陕、诗行川渝、诗行中原、诗行荆楚、诗行赣皖、诗行岭南。对选出的每一首诗进行解题、注释、文学赏析、文旅指要、诵读指导。本书为读者提供一份王渔洋纪游诗的普及读本,以期对文化旅游“赋能”,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是“隐匿的汉语之光”的第二辑其中的一本,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梳理和探讨了宋琳诗人作品的概貌、诗人及其作品研究视角的变迁,可藉此捕捉到诗人对汉语写作进而言之对汉语本身做出的贡献,观察到新诗发展历程的诸多侧面。这是一套有思想、有格调的优秀学术出版物。
本书是一代词曲大师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基本知识及词学发展史的经典作品。本书是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研究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词的特征,论平仄四声、论韵、论音律、作法;第二部分谈词学发展,论及唐五代、两宋、金元、明清时的词学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