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古人的天文历法、古代天文学常识、古代历法知识、各朝的天文历法成就、古代天文仪表和少数民族的天文历法六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读者通过此书可以知悉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海洋自然资源是海洋中能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物质、能量和空间的总和,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海洋基质和海洋空间利用资源等,种类繁多,储量十分丰富。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依托于地质调查工程项目“海洋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成果,主要介绍了海洋资源的分类、内容和调
本书以宜昌磷矿田为单元,以系统集成、全面反映勘查、科研成果为载体,是既有丰富的实际成果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综合性科研成果。全书总结了上扬子陆块北部区域古构造轮廓、古地理环境以及对鄂西聚磷区、宜昌磷矿田含磷建造、成矿的控制作用,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环境以及沉积相、亚相、微相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等研究,确定宜昌磷矿田含磷岩系的区域
本书系统研究了湖南省传梓源、仁里、白沙窝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成矿作用,总结了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总结了成矿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和锂矿潜力评价。创新了空一天-地-气一体化的物-化-遥-气综合探测技术新方法组合,实现了找矿预测目标,开展了钻探示范验证,取得了极好的
2002—2012年,团队在对贵州、云南等金矿床的研究中,新识别出其含矿岩石均为层状硅化构造角砾岩,其矿体产出形态、围岩蚀变类型等均与贵州定义的构造蚀变体(SBT)相似,说明含矿热液在区域上可能是通过多层次滑脱构造系统进行大规模交代作用成矿。深入研究区域卡林型金矿“源、运、储、变、保”,进一步研究了区域与卡林型金矿成矿
分析研究湖北省生态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数据采集,资料处理、成果解译、报告编写等勘探实践成果,形成探测方法适用性、方法选择、质量检查和评价、不同深度和精度的探测工作要求,编写了生态地质探测的基本规定、技术设计、探测方法、野外质量检查、评价与验收、报告编写等主要工作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生态地质调查项目涉及到的地下结构、地
本书查明了黑龙江省重要地质遗迹类型、分布,保护利用现状,摸清了黑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完成地质遗迹登录240处,其中,基础地质大类遗迹103处,地貌景观大类137处;通过专家鉴评、综合对比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定出世界级地质遗迹1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7处、省级地质遗迹203处;建立了
本书以《中国区域地质志·河北志》(2017)为基础,集成近10年来(2010年-2021年)各类地质成果,从早前寒武纪地质、区域地层、第四纪地质、岩浆岩、地质构造构造等几个方面对河北省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论述。厘定了河北省变质基底构成,梳理更新了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序列表,完善了岩浆侵入序列,系统总结了区域构造特征,概述
本书收录的是论文是河南省地质学会所属理事单位的地质科技人员撰写的,内容涉及基础地质、金属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地质、测试分析、测绘及信息技术等与地质学有关的几乎所有领域,信息量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绿色矿山建设方面的论文,反映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
本书系湖北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历史地震目录部分最新的分析研究成果,是一部关于湖北省历史地震资料分析、整理以及历史地震震级判定及应用实践等研究类专著。全书共分为6个章节,详细介绍了湖北省历史地震史料来源、不同版本史料的对比分析,基于此对于重要地震事件进行考证,以及对重大地震震例的分析。本书为综合研究湖北省历史地震频次、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