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经典为原本,从中选取了600条进行编纂。以“语录”方式刊行,是为了适应当今“碎片化”时间。根据当今党政干部工作繁忙,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该书采用了以《论语》《朱子语类》《传习录》为范本,极具中国特色的“语录”体
本书分为热点篇、区域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等。
本书是一部白话讲解《资治通鉴》的通俗读物。《资治通鉴》既是一本历史经典,也是一本中国哲学经典,它总结了中国历史中最深邃、有用的智慧。作者华杉在白话讲解原文的过程中,保留古文的韵味,让读者无需古文基础,也能理解《资治通鉴》的精华。本书为《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18册,主要讲述的是公元533-556年,梁国衰败期的历史。
本书是一部白话讲解《资治通鉴》的通俗读物。《资治通鉴》既是一本历史经典,也是一本中国哲学经典,它总结了中国历史中最深邃、有用的智慧。作者华杉在白话讲解原文的过程中,保留古文的韵味,让读者无需古文基础,也能理解《资治通鉴》的精华。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17册。主要讲述的是公元502-532年,南北朝时期梁朝
二十四史是我国二十四个主要朝代的正史合辑,以纪传体的形式编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至明朝崇祯年间,涵盖中国古代文化、天文、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精心挑选二十四史中精华篇目的精彩故事,不仅对原文进行精加工,还设置了注释、译文,并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助力孩子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由于原著卷帙浩繁,本书为了便于小读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被誉为古典二十四史之首。该书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记述,一直记载到汉武帝元狩元年,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翔实地记录了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节选了《史记》的精华部分,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
本书写作于抗战时期,是钱穆先生在完成《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史的经典之作。钱穆先生从地理背景、国家观念、治理手段、经济政策、民族意识、生活形态、宗教思想、文艺学术等方面对中华文化进行评介,兼及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中国文化是“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本书有指陈,有回顾,也有展望和预测,集中
本书通过“月读”的形式,将经典《史记》拆解为以30天为周期的阅读物,每一天介绍一位人物故事,化整体为部分;同时又紧紧围绕经典文本的主轴展开,并且以“人、事、言”的形式统一,融部分为整体。从经典文本中围绕人物讲述故事,熟悉历史时间脉络,了解传统文化常识,掌握古文阅读技巧。以培养阅读经典兴趣为主,以学习古文为辅,打造新形态
本书围绕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事业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包括四个部分:一是重点调研报告,收入广东省“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报告简报、广州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城市图书馆发展研究:基于2018年度业务统计数据的分析、公共图书馆年度报告信息质量指数(2018年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