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基因研究领域,本书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近年来,学术界对红色基因的研究迅速升温,出版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章和编著,对党的红色基因的内容、重大作用及实践传承途径开始了初步探讨。但总体而言,内容大多局限于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作风等层面,且略显零散而不系统,既与“基因”这一特定概念的独特内涵的契合度上有一定
作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文艺及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特殊机构,延安文化社团经历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的兴起、战略相持阶段的兴盛、战略反攻阶段及战后的转变三个时期。各文化社团以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目标,明确以大众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实现认同感为基础的政治共识,确立以文艺为载体的路径形态,彰显出以革命为主题
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城市社区治理要达到善治目标的必然依托,法治确立的规则边界具有指引、教育、规范、评价等功能,为社会秩序的规制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提供了基本遵循。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就是要求城市社区治理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通过有效发挥法治功能,积极回应城市社区治理的需求,凝聚城市社区治理共识,推动形成社会善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资政治国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
中央党校专家深层次解读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系高校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理论性,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课堂、进头脑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本书研创团队基于长期一线教学实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9个研究专题。专题内容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兼顾
在中国现代国家体系中,县作为最全面的微观单位,承载国家意志、战略和政策在地方基层的落地生根。县域主政官员是县域科层结构的核心行动者,其对体制环境的自适应及基于激励或压力的反应行为是县域治理的重要组成,因应治理行为与体制环境共同构成县域实际治理生态。本书基于高阶理论、理性选择理论、领导人注意力分配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借
本书围绕民事司法中的枫桥经验的主题,从具体的民事诉讼司法实务和理论研究的角度,对枫桥经验、人民调解及其他调解方式、多元纠纷解决方式、诉源治理等进行梳理分析,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枫桥经验的体现和运用进行系统的研究。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呈现,不仅有对枫桥经验进行理论研究的内容,更有实践中具体运用枫桥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个案情形或制
本书探讨了融通视角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问题,首先梳理了中西方从语言到话语的哲学路径,基于此指出当前中国话语三个组成部分的问题所在,即政治话语存在形式主义和八股化,学术话语面对西方话语处于失语状态并脱离国情和实践,生活话语面临物化和低俗性危机。进一步提出融通三种话语对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方式方法。只
本书借助于对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内容的解读,解析出其中包含的朝向现代国家转型的18个命题。在这些命题中,既有对转向现代国家起点的认识,又有对率先实现转型的西方经验的总结,还有对东西方国家转型的反思,由此构成了本书的三个部分:始自帝国率先转型反思转型。与此同时,这18个命题也大体回答了国家何以转型的方向、动力和路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