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主要内容涉及隋唐五代时期的“常科”、“常科乡贡”、“常科省试”、“省试制度的完善与防弊措施”、“制举的确立与发展”、“武举的确立与发展”、“科举制度的影响与作用”等多方面,详述隋唐五代时期科举制度的发生、发展、完善及其影响。
本卷分别由武玉环、高福顺撰写辽代卷,都兴智撰写金代卷,吴志坚撰写元代卷。主要内容涉及辽、金、元三朝科举考试的几个不同阶段及历史影响,对辽、金、元三朝的科举制度的历史关系进行阐述,对三朝科举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辨析。
本书主要内容涉及宋代贡举制度的应举资格、解试、省试、殿试、考场管理、考试内容、考校、特奏名、锁厅试、宗室应举、贡举后的各种活动与恩赏以及武举、制举、词科等多方面,详述有宋一代科举制度的定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
本卷内容涉及“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等清代科举考试的几个不同阶段,又以“贡院与科场经费”、“考试文体及缮卷、阅卷条规”、“宗室、八旗之科举”、“武举”、“制科”、“落第政策”、“科举的废除”以及“清代科举的地位与作用”等多方面,详述有清一代科举制度的定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
严耕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研究,著有《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等多部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专著及论文,唯未及著就一部完整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实乃学术界之憾事。本书原稿虽为严耕望先生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的授课提纲,然已足见严先生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思
本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做出了细致的考证与论述。从四个方面对于这一制度的历史面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利,提出了异于前人的新看法,由此对于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解释:不同意长久以来宰相制度的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详细论述
大家小书,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深入浅出的学术普及。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从政治体视角出发,尝试为理解古代华夏提供一条新路径。无论是商末西土联盟还是春秋战国的诸夏,以及与秦汉帝国政治体系绑定的华夏,都是一种由政治关系维系的人群集团。华夏帝国通过开疆拓土将一些非华夏族群纳入统治,也利用文化霸权创造了华夷符号秩序以及关
本书在系统梳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传世文献、甲骨文、商周金文以及大量地下出土文献等资料,深入地探讨了先秦巡狩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现象。特别是作者引入“地方治理”的行政学视角,阐发了巡狩活动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将我国周代的巡狩与古罗马帝国的巡狩进行比较,彰显了中西方两种国家制度发展
本书通过对唐、宋700多年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向读者介绍唐宋时期民众的休闲方式、休闲特点、休闲文化;并试图在“唐宋变革”的视角下,对人们休闲方式和休闲思想的悄然转变,作一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