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永远的“黄河大合唱”》编辑团队编写,全书以时间轴为脉络,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包括词曲作者光未然与冼星海的早年经历、武汉共事、延安重逢及创作传奇,揭秘歌词诞生于光未然坠马养伤期间的偶然性;下篇聚焦作品传播史,梳理80余年国内外演出历程、曲谱版本流变及学术评价。本书兼具史料性与可读性,通过
本著作为四川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生毕业论文。它主要基于中国民歌自身的传统和基本特点,在事件史和现象史的理论视角下,展开了从1918年“歌谣运动”一直延续到当前(即2018年)整整一百年的问题发掘和历史探索。 全书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对中国民歌百年演变进程历史和逻辑起点以及学理架构的探讨。第二章到第六章共四个时段(
本书共收录56首民歌,涵盖了我国全部56个民族,甄选出每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作品。邀请专业编曲家为所有民歌编配原创钢琴伴奏并在专业录音棚录制音频。另外,本书根据精选出的56个民族的代表民歌选择合适的配器,让萨克斯管演奏者能够使用不同类型的萨克斯管演奏不同民族的经典民歌。同时以嵌入二维码的方式配备钢琴伴奏,增加演奏者演
《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包括五指练习213条,其中有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的原位琶音和转位琶音同向以及反向练习等。在五指练习中,从第34条到169条,加入了保持音的练习(从保持一个音到保持四个音),这也是《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的一个重要特点。《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作者什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声乐是表演的艺术,声乐演员不仅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其歌唱形态也必须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声乐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教程》剖析了声乐演员在歌唱时的仪态、神情等。
《川西藏彝走廊民间传统音乐选点调查与研究》由唐进等著
《忆·西南联大》是为管乐队而作,是一部以西南联大校歌为主题的交响诗,用管乐队形式来重新演绎联大校歌。书中包含其总谱和分谱,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并配有音频,扫码可欣赏乐曲。
本书收录了15首巴松经典重奏作品,形式多样,有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除了有巴松与巴松的重奏,还有与其他乐器的重奏,如长笛、小提琴、大提琴,每首作品对作曲家、创作背景、作品风格、曲式结构、旋律走向、演奏技巧和重点难点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帮助演奏者快速有效地了解曲目及演奏方法。部分作品附有演奏音频,帮助演奏者更直观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