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全球台风及相关观测报文TAC(TraditionalAlphanumericCodes,传统字母数字编码)格式编码规则解析的工具书。书中从编发台风报文的编报中心讲起,结合世界气象组织编发的ManualontheglobalTelecommunialtion(编号:WMO-No。386,《全球电信系统手册》
本书探讨了淮河流域的生态气象特征及其变化。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气候多样,生态资源丰富。然而,该地区也面临着旱涝灾害的挑战。书中采用统计分析、遥感反演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淮河流域的生态气候资源、生态气候灾害、生态类型及质量、生态过程、陆气通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本书旨在为淮
本书为《地球之肾——高原湿地系列丛书》(共五册)之一。本册为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立体呈现,以地质形成—地质运动—九大高原湿地的形成为时间尺度,以主人公小水滴的旅程,体现出水的流动,水的积蓄(日夜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草上、苔藓上,进而流淌到土壤中的循环,引导读者理解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认识
湖北省气象预警以地市州行政单元作为预警单元,黄冈本级气象部门开展的气象风险预警工作主要是区域大范围层次的气象预警,目前气象部门对连续性降水过程的预警较好,对局部地域、短临时间的预警能力存在不足。因此,亟需以更小的区域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预警攻关,提高风险预警产品质量,通过平台建设完成适用于黄冈地区的地质灾害精细化
本书在介绍浙东南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背景及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阐述了浙东南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总结了浙东南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发育规律,评价了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分析了浙东南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和各地区的降雨阈值;梳理了浙东南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制度、技术、措施及保障4个体系的规划及部署;列举了“早期识别、预报预
本书从应对极端气候或水污染等区域性突发事件的饮用水供给安全保障角度,阐述了划定的46组中国主要含水层(系统)基本特征和38个国家级地下水储备重点区主要特征,及其划定原则、依据和理论方法,重点介绍了每一个地下水储备重点区的优势条件、储量增补水源与安全性和地下水储备保障能力,包括现状地下水储存量、可回补储备增量和应急可开采
本书是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承担的“中巴经济走廊东段综合遥感地质调查与应用”项目,以国产GF-2卫星遥感数据为主,Landsat-8遥感数据为辅助,通过遥感地质调查,主要对中巴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第四系、水文、地质灾害等进行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智能识别实践,并对其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同时对中
本书是针对浙江省叶蜡石矿一部专著,主要分析了浙江省叶蜡石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控制因素、时空分布规律、矿床成矿模式、开发利用进行了介绍。可望对东南沿海一带叶蜡石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是从事非金属类矿产勘查开发有益的参考书籍。全书共分为7章,主要介绍了叶蜡石矿研究现状、浙江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
大兴安岭南段属于中亚造山带中东段,毗邻蒙古陆块,以发育众多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岩及相关的岩浆热液矿床为特征,是研究古生代与俯冲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的最佳构造位置之一。本书以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毕力赫金矿成矿岩体和宝力格铅锌矿化花岗杂岩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矿相学、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
本书是在系统收集巴隆-沟里地区25个1:5万标准图幅地质、物化探、遥感、矿产勘查、科研成果资料综合整理基础上,选择重点区进行1:1万高精度遥感解译工作,综合开展系列图件编制与多元信息集成;系统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与来源、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按照成矿系列理论,构建研究区主要矿种的成矿系列,建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