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清代用满文创作和翻译的书籍类文献以及文书档案并对其进行细致专业的导读讲解。书其中,籍类文献包括儒家经典、会话教材、政书、日记、小说、笔记等作品,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文书档案包括谕旨、题本、奏折、奏片、咨文、咨呈、札文、呈文等清代常用公文。每篇课文由满文原文、罗马字母转写、语法标注、汉译、注释、词汇和练习
《无圈点档》,即《满文原档》,是清朝入关前后主要用老满文、过渡期满文和新满文记录政务的各种簿册,其中有原始记录,也有重抄本和少量印刷品、图书底稿。该档案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69年该院出版以《旧满洲档》为题的影印本,2005年又以《满文原档》为题,再度影印出版。不过由于出版档案及日译本等的存在,《无圈点档》的使用频
本书以精美的图片配合详尽的文字,从历史沿革、地域特征、现状及展望等方面综合展现该地区的地名特点,还按主题划分版块,以单个地名词条的方式描述本区片的概貌。地名如同历史古迹一样,是一座城市独有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资产,是记载一座城市的活地图,作为深圳区地名志的合集,综合本区约200条地名进行分卷编写。不同于公众对深圳“新兴城市
本书是江苏科技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配套教材,符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要求,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爱国情怀。本书以课堂讲稿这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扼要地展开专题论述:①“国学”观念的出现与改变;②汉字体系及其书写——国学思想的载体;③国学经典的形成:“六经
本书稿以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平民女校等红色遗址遗迹,以及在革命年代与这些建筑息息相关的人物,如陈独秀、彭湃、李达、丁玲、向警予等革命先辈,以及他们在这些建筑里发生的事迹等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创建过程中的奋斗故事,
《731:医学的沦陷》共11章,约25万字,是一部以战时日本医学伦理的崩塌为主线,系统揭露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历史著作。 书稿全景式追溯日本731部队的建立、扩张与覆灭过程,揭露了特别移送制度下的人体实验暴行,以及细菌战准备、实施的过程和对中国军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同时,利用美国档案,呈现战后美国基于冷战利益包庇战犯
本书主要面向对历史有兴趣的人,有四个分册,讲述了唐朝的整个历史。大唐王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盛世,文采风流、赫赫武功、万国来朝。然而,盛世之下藏着阴谋和血腥,鼎盛之后是战乱和凋敝。本套书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人物为主线,对唐朝皇帝及文臣武将、布衣仕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完结篇,讲述后晋、后汉和后周历史。936年,石敬瑭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在契丹扶持下称帝,史称后晋。947年,契丹南下,后晋覆灭
《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是清代校勘学家张鉴所撰西夏史书。本书起自唐僖宗中和年间远祖拓跋思恭居夏州,迄于宋理宗宝庆三年蒙古灭夏,记载了西夏立国前后近350年间历史。 本书主要依据宋、辽、金、元朝正史、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毕沅《续资治通鉴》等书,兼采笔记、文集,将西夏历史总结为36个主题,包括得姓始末、统万堕城、灵
系列简介:少儿万有经典文库是专为814岁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一套经典书系,本书系拥抱经典,面向未来,遴选全球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典著作,邀请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教授,参照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和接受习惯,将其编写为适合他们阅读的少儿版,佐以数百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让这些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