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聚焦投龙,揭秘5000年中华文明最大版图祈福祭祀仪式李零教授领衔,渠敬东教授统筹,社会史、思想史、先秦考古、宗教仪式、博物馆学等各个领域专业学者,10余年实地考察文献整理,首次梳理投龙框架脉络,仪式衍变以展览为基础,半年来补充大量文献资料考古文物,突破展览局限从时间线、地理面等多角度重新梳理,更系统、更清晰展现投龙
本书第十六辑共收录15篇文章,除1篇为会议综述外,其余14篇皆为学术文章,总共约25万字。这14篇学术文章可以分为五类:全真道历史方面的文章有2篇、道教文学方面的文章有3篇、全真道思想方面的文章有4篇、全真道文献研究方面的文章有2篇、其他方面的有3篇。
本书对我社2012年版《道教常识答问(插图本)》进行了修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通俗的文字系统介绍了道教的基本常识和历史。全书共十章,涉及道教的创立、教义、经籍、神仙、组织、教制、科仪、修炼、宫观、传播等方面。作者对道教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做了总结,并思考和展望了道教的未来发展。
全真道创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为中国社会两大核心道派。学界主要立足新道教的视角,从多学科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共收录13篇文章,除一篇为会议综述外,其余12篇皆为学术文章,总字数约25万字。这12篇学术文章,有的来源于作者投稿,有的来源于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全真道历史、思想与经典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属于全真道文学方面的文章有4篇、属于全真道历史方面的文章有6篇、其他方面文章有2篇。这些文
本书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期在重新建构道教思想体系。书中指出,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虽然不同于儒家与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却又离不开这两家,它从一开始就是以儒道互补为特征的。
“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简介:“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在史学、哲学等领域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他们的思想精要。丛书作者都是各领域学术前沿的学者、教授,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以短短10万字,清晰、简练地阐述中外“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通过论述尹志平这一全真道思想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其心性思想得以形成的整个过程,反映出道教思想由朴素的自然思维发展为具有反思性、超越性精神哲学,再到反思性和超越性到达顶点后快速下降的过程。尹志平的心性学主要包括还心复道的道体论,性命合一的道性论及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的修道论等内容。
本书是本类文献首次大规模集中影印整理。壮族师公经书,多采用古壮字或壮汉合璧的形式抄写而成,内容融入了壮族、汉族民间经典的故事、传说、神话、谚语等,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本次影印整理体量大,涉及地域广。版本多样,内容丰富,研究价值大。较好地呈现资料本身的抄写特色、文献本身形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