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清代考据学家戴震精研文字、音韵、训诂等,都多有创获,素有皖派宗师之称。戴震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对皖派朴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皖派朴学突破了地域限制,成为有清一代的显学。本书系统梳理戴震在哲学、训诂学、校勘学、文字音韵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建树及其对皖派朴学的引领作用,澄清
六经皆史 章学诚
本书将传主的身世、生平重要活动和其学术思想,融会在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之中,条分缕析,夹叙夹议,使传主的形象渐渐清晰,在阐述其思想时,对照现实并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作为一部思想家的传记,它在呈现传主思想价值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考探索,最终使其成为一部极具思想含量的作品。
《潜书》是清初思想家唐甄的子学著作,全书97篇,阐述了唐甄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唐甄是清初的重要思想家,有学者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清初四大家”。唐甄有鉴于明末政治腐败和农民起义的教训,政治思想上批评封建专制思想,关心民间疾苦,提出“省刑”“富民”等政治改革主张;学术思想方面,反对空谈心性,强调事功,有一
《明夷待访录》义疏是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所著《明夷待访录》一书的深入解读和注解。本书以原著为基础,对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理念和观点。 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理念,主张实行法治而非人治,提
作者从“时代思潮”“复古求解放”等理念入手,论述了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清初各学派建设及主要学者成就、清代学者整理日学的总成绩三大问题。其目的是对经学、小学、音韵学、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史学、方志学、地理学、谱牒学、历算学、乐曲学、金石学及其他科学等二十个学术门类的成就及各学科概貌做了整体评述和清晰勾划,第一
本书叙述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志学家章学诚一生虽生活穷困之极,却不作肥缺知县,矢志不渝,深耕文史事业。他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永平敬胜书院、保定莲池书院等,重启发、贵独创、主质疑,独创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史志理论体系。他的论著《文史通义》《校雠通义》,集古之大成,成一家之言,在中国文化史上继孔子的春秋笔法之后,又提
天下为主
清初至乾嘉间,在理学清算学风浸染下,形成了以惠周惕、惠士奇、惠栋及其弟子江声、余萧客等为代表的学术流派吴派,他们批判宋明理学的侈言义理,以汉学倡于江南,系一代学风际会。本书在《清代吴派学术研究》基础上,充分关照并吸纳学术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研读吴派学者的学术论著,考察各家的学说见解,深化关于三惠、江声、余萧客、
本书是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赓续·变革——清代学术与思想研讨会”会议论文选集,收录论文19篇,展现近来清代学术、思想研究领域的新趋势。本书所收论文既有对清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宏观考察与理论探讨,从整体上梳理了百年来清代学术发展的脉络,反思、检讨现有学术史论述。又有对清代重要学者如惠栋、戴震、阮元、江藩、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