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是学生信赖、家长信任、教师信服的班主任。
    30年前创建“未来班”,今天身为校长兼副班主任,李镇西以他的爱心、民主和尊重,让他的所有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他与他的学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及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撼人心魄,发人深省。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3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集粹,全面体现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
    李镇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素质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处处体现出一个特级教师、著名教育专家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敬之心。阅读本书,你会受到感染和激励,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本书为教师培训、进修、自身素质提高的教材首选。
?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力作,畅销逾20万册,2014年最新改版修订。
  30年前创建“未来班”,今天身为校长兼副班主任,李镇西以他的爱心、民主和尊重,让他的所有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他与他的学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及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撼人心魄,发人深省。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3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集萃,全面体现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
李镇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素质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处处体现出一个特级教师、著名教育专家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敬之心。阅读本书,你会受到感染和激励,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第一辑 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第一节 做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你愿意做班主任吗  
孩子们是我永远的青春礼物 
甜蜜的“苦差事” 
班主任工作给予我丰厚的馈赠 
班主任成长,从写教育随笔开始 
编撰班级史册,展示班级风采 
一、童心与青春的里程碑 
二、怎样编撰班级史册  
附:《恰同学少年》介绍  
第二节 寻找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  
为什么班主任丧失了幸福感 
班主任的厌倦感是如何产生的 
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  
解放班主任  
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  
一、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  
二、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  
三、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  
四、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  
第三节 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素养  
童心: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  
爱心:对孩子的依恋之情  
责任心:为共和国培养公民  
专家:源于专业的人格魅力  
思想家: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心理学家:用心灵赢得心灵 
第二辑 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  
第一节 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给学生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  
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 
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 
开一个“记者招待会” 
第二节 班主任的“第一次” 
第一次确立班委干部  
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  
第一次主题班会 
第一次家长会  
第一次组织活动  
第三节 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 
用“法治”取代“人治”  
一堂班级民主管理的班会课 
为21世纪培养现代公民  
把教师的权威融入集体的权威 
课堂辩论:该不该要惩罚  
面对“制度”的监督  
第三辑 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  
第一节 走进心灵的艺术  
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  
怎样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化批评为表扬  
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 
多一些“非功利谈心”如何  
把教师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 
“化险为夷”的艺术 
比机智更重要的是民主 
第二节 如何指导学生上网 
和学生一起上网 / 153 
网上论坛:谁应该为祥林嫂之死负第一责任  
QQ寻找:厌世的抑郁女孩回来了 
第三节 如何面对学生的“早恋” 
我处理“早恋”问题的几个原则 
我会为你的一生祝福 
—— 一个青春情感案例 
爱,你准备好了吗  
——我对学生的讲座实录 
一、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会有些什么心理 
二、男女同学相处要亲密有间 
三、友情乎 爱情乎 
四、怎样的男生女生算是优秀的 
叩问爱情  
—— 一堂主题班会课 
心与心的交流 
—— 一封写给学生的信 
第四辑 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 
第一节 锻造卓越人格 
——“优秀学生”的培养 
“优生”需要怎样培养  
凌飞:从颓唐走向优秀 
第二节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 
——转化“后进学生” 
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一、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二、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学生” 
转化张超威:三个月“较量”日记 
第五辑 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  
第一节 班主任的校内人际关系  
如何与学校领导和谐相处 
如何处理好与任课老师的关系 
一、多沟通,统一教育思想  
二、真诚欣赏,并把自己的欣赏变成学生的欣赏 
第二节 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 
没有合格的家长,就没有完整的优质教育 
六个方面影响家长 
一、通过阅读启迪家长  
二、通过写作改变家长 
三、通过书信沟通家长  
四、通过孩子促动家长  
五、通过家长转化家长  
六、通过家访感染家长 
给全校学生家长的一组公开信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孩子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家长之间的竞争 
——给武侯实验中学全体学生家长的第二封信 
为未来培养优秀的父母  
——给武侯实验中学全体学生家长的第三封信 
两代人心灵的对话 
附:要爱你的妈妈! 
——主题班会实录
? “你愿意做班主任吗?” 
? 如果就此对所有老师做个调查,有多少老师能够由衷地作出肯定的回答呢? 
? 但是,我可以坦然说:我真的非常愿意做班主任! 
? 2004年3月,应我的请求,成都市教育局决定将我从成都市教科所调往学校,出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的副校长。一到学校,我对谢丹琦校长说:“请给我一个班,让我做班主任。”半年后,我如愿接手了一个高一新班。日子一下回到了从前,我和学生一起早读,然后是备课、上课、找学生谈心、接待家长、批改学生作文、看学生随笔……每天的生活平凡、琐碎、忙碌而又充实。因为我每天都在实践着,思考着,感动着,幸福着。 
? 这事在我的朋友那里引起了反响,特别是在网络上,许多老师纷纷发帖夸我“太高尚了”“境界就是不一样”。我赶紧声明:“我只是想做我感兴趣的事,谈不上高尚!”结果,有被人赞美为“李老师真谦虚!”去年,我又来到一所带有乡村学校性质的初中,出任校长,并且担任三个班的副班主任,于是又引来了一片喝彩声。直到最近,还有一位名叫杨智慧的湖南老师在网上发表题为《教师的境界》的文章,说我对教育具有“殉道”的精神—— 
?  他们对教育的痴情不在于建立一家之言,更不在于成名成家,只想把对教育的热情播撒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快乐自由的教育土壤上健康生长;他们为教育做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选择,不为名,更不为利,教育是他终身的情人,为了心中的教育理想,他们抛弃了应该拥有的舒适,拒绝了应该占据的地位,远离了应该轰鸣的声誉。在此,我不禁又想起了李镇西,他从乐山一中拼杀到成都石室中学,从石室中学挤进成都教研室,又从成都教研室攻到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这符合“人往高处走”的追求规律,至少应该成就了专家境界的教师,按理说,他还可以不断向高处攀登,至少可以在高等师范教育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学术地位,但是,这时候,他却开始“向低处走”了,从成都教研室到盐道街外语学校,既当班主任又任课还管教学,自讨苦吃而又心力交瘁着,接着从盐道街来到了更艰苦的武侯实验中学——一个城郊的初级中学。或许很多人读不懂他的选择,其实,他才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追梦者,“教育”就是他心中的“梦”,心中的“道”,他是一个敢为教育“殉道”的人,一个敢做教育“清道徒”的人,应该是殉道境界的典型教师。 
?  我看了之后,在后面跟帖道―― 
?  真诚谢谢杨老师对我的鼓励! 
?  但我决不接受所谓“殉道境界”,因为我所做的一切和什么什么道德无关,和什么什么“境界”无关,和什么什么精神无关! 
?  只和兴趣有关。 
?  居里夫人几天几夜废寝忘食地提炼镭,人们赞美她富有牺牲精神,有顽强的毅力,但却不知道如此废寝忘食,恰恰是居里夫人最幸福的时候。不让她享受这种幸福,才需要坚强的毅力呢! 
?  以上说法,绝对发自内心,和“谦虚”一点关系都没有。 
?  的确如此,我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做班主任,因为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赋予我无与伦比的快乐。 
?  今年五月四日,20年前毕业的学生邀请我聚会。阔别多年,我又和学生们聚在了一起。这些学生离开我的时候是十五六岁,现在已经三十五六岁了。如果是在大街上猛一见到,我可能会认不出的,但和他们聊几句,我就觉得他们一点儿都没变。特别是当他们聚精会神听我说话的时候,那神态,那眼光,一下便暴露了他们当年拥有并一直保存到现在的纯真,而我一下便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课堂上。 
?  我和他们拉家常的时候,自然会问“孩子多大了”“爱人是做什么的”之类的问题,但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觉得特别别扭,因为他们在我眼中老摆脱不了初中生的样子,我怎么能够对一个初中生问这些问题呢?但我摇摇头,仔细想想,哦,人家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  多年不见,我们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学生们回忆我带他们去野外玩儿,还有那一次毕业篝火晚会,还有上街搞勤工俭学,还有我每学期给他们读的书(他们还记得有《青春万岁》《爱的教育》以及刘心武和刘宾雁的报告文学),还有每天课堂上的一分钟演讲,还有…… 
?  邱梅影说:“李老师,我女儿读小学,老师要求他们读《爱的教育》,我一下想到了我读书的时候,你给我们朗读《爱的教育》。” 
?  赵刚说:“李老师,也许《爱的教育》正是因为有了你,才有了现在这么多的读者!” 
?  我说:“也许吧!至少我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的老师。而且最近漓江出版社出版《爱的教育》时,还请我写序呢!我很自豪!” 
?  彭可佳不停地向我“请教”各种家庭教育问题,她儿子已经六岁,特别调皮,是让儿子今年就读小学呢,还是让他再推迟一年读小学?她为此拿不准主意。我说:“就今年入学!推迟一年,你儿子也不见得就不调皮了。男孩子嘛,调皮是很正常的。” 
?  她又问儿子是否适合读寄宿制学校,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行!父母对孩子的朝夕相处的影响,是任何教师都不能取代的!” 
?  卢涛说:“李老师,我现在还记得你教我们的时候,一个暑假去旅行,你给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写信,每天给一个同学写一封,我收到的信是说你在黄果树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