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新视角丛书》为山东省宣传文化专项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了中国语言文化的汉字转向问题,立足于汉字本身固有的特点,综合利用语言学、解释学和文化学的最新成果,梳理、提炼并构建汉字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字的固化和语言的泛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保存,进而探究民族心理与特质形成的文化路径。丛书力求穿透语言与文化分析中华文化的特有基因,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学理基础。
语言(言)、文字(文)和视象符号(象)三者构成了文化的核心要素和条件。中国语言、学术、文化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汉字问题,即以汉字为枢纽,在言、文、象三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格局中研究其中的每一个要素,并将这种以汉字为本的言、文、象三者既分离又统一看作是中国学术、中国文化存在的*基本条件。它要求我们冲破传统学科分治的壁垒,在一个大汉字文化观的格局下进行学术研究。文化语言学的“再汉字化”研究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中心问题。文化语言学引领中国学术和文化的“再汉字化”转向,顺应了世界学术的大趋势。
申小龙,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理论语文学研究主任。著有《中国句型文化》等专著20部;主编有《新文化古代汉语》等高校教材3部、“中国文化语言学”等丛书3套、《当代中国语言学论纲》等论集5部。
总序
引言
一、回到胡适的逻辑起点
二、“官话”与现代汉语
三、材料与框架
第一章 清代正音、宣讲圣谕与“官话”
第一节 “官话”的历史
第二节 “官话”普及:以宣讲圣谕为中心
第二章 “官话”逐渐成为中国通行语
第一节 来华传教士学习“官话”
第二节 “北京官话”取代“南京官话”
第三章 “官话”工具书的编纂和拉丁语法的介入
第一节 “官话”语法研究的滥觞
第二节 “官话”语法研究的得失
第四章 晚清书面官话:一种过渡形态
第一节 从古白话到晚清书面官话
第二节 “官话”宣教书
第三节 “北京官话”版《今古奇观》
第五章 翻译与欧化
第一节 文言翻译的局限
第二节 “生新”:新词的创造与传播
第三节 官话文学翻译
第六章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成就与贡献
第一节 “官话”译《圣经》的历史
第二节 “最早的欧化的国语文学”
第三节 “官话”和合本《圣经》与现代白话文
第四节 “官话”的文学,文学的“官话”
第五节 传教士与中国知识分子
第七章 晚清文字改革与白话文运动
第一节 晚清文字改革派应运而生
第二节 “官话”拼音方案
第三节 “官话”拼音教育的开展
第八章 “官话”上升为“国语”
第一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重演传教士主张
第二节 “国语统一”与“文学革命”的合流
第三节 文学家、语言学家共建国语文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