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农业、能源、装备制造、金融、房地产、钢铁、电子信息、批发零售、医疗、有色金属、铁路、汽车、旅游、文化、轻工等国家支柱型产业展开产业安全指数研究,研究主要从产业安全现状、产业安全界定与特征、产业安全评价逻辑及安全评价因素、产业安全指数编制、对策建议五个模块进行标准化展示。                                               
中国产业安全指数是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以与中国整体产业安全状况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编制出来的一套综合性产业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它反映了中国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整体安全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国产业安全总指数的编制和发布,旨在为关注我国产业安全的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决策机构、投资者、经营者和研究人员等)提供安全风险预警,以便尽可能减少风险,降低损失。
                                            李孟刚,男,1967年4月出生,山东省博兴县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工程和理论经济学双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CCISR)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产业安全论坛秘书长、《管理世界》常务编委、《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委员。长期致力于产业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第一章 中国产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1
  第一节 中国产业安全现状分析/1
  第二节 中国产业安全特征及评价机理/11
  第三节 中国产业安全总指数编制/18
  第四节 中国产业安全总指数改进建议/32
第二章 有色金属产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34
  第一节 有色金属产业安全指数研究背景及意义/34
  第二节 有色金属产业安全基本情况概述/37
  第三节 有色金属产业安全指数的内容及指标体系/40
  第四节 研究结果/52
  第五节 对策分析/58
第三章 钢铁产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61
  第一节 钢铁产业安全背景及意义/61
  第二节 钢铁产业安全基本情况概述/63
  第三节 钢铁产业安全指数的内容及指标体系/68
  第四节 钢铁产业安全指数/76
  第五节 钢铁产业安全问题和对策/85
第四章 农业产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92
  第一节 农业产业安全背景及意义/92
  第二节 农业产业安全基本情况概述/93
  第三节 农业产业安全指数的内容及指标体系/95
  第四节 研究结果/105
  第五节 对策分析/111
第五章 旅游产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112
  第一节 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112
  第二节 旅游产业安全评价体系指数编制的意义/115
  第三节 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数的基础要素/119
  第四节 核心评价研究结果/122
  第五节 指数的研究方法概述/132
第六章 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指标分析/144
  第一节 产业现状分析/144
  第二节 产业安全的界定和特征/151
  第三节 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157
  第四节 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建议/166
  第五节 对策建议/174
第七章 批发零售业产业安全指数研究/177
  第一节 批发零售产业安全现状分析/177
  第二节 批发零售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198
  第三节 批发零售产业安全的界定与特征/200
  第四节 批发零售产业安全评价逻辑与指标体系/205
  第五节 批发零售产业安全指数编制/207
  第六节 批发零售产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19
第八章 铁路产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227
  第一节 铁路产业安全现状分析/227
  第二节 铁路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231
  第三节 铁路产业安全的界定与特征/234
  第四节 铁路产业安全评价逻辑与指标体系/235
  第五节 铁路产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40
第九章 中国能源产业安全度研究/246
  第一节 能源产业现状分析/246
  第二节 能源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253
  第三节 能源产业安全的界定与特征/255
  第四节 能源产业安全度测算与分析/263
  第五节 结束语/281
第十章 汽车产业安全评价及产业安全指数研究/283
  第一节 汽车产业界定与特征分析/283
  第二节 汽车产业安全的概念与影响因素/286
  第三节 汽车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288
  第四节 汽车产业安全指数计算/292
  第五节 汽车产业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299
第十一章 金融行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311
  第一节 金融行业概述/311
  第二节 国际及国内宏观经济环境/315
  第三节 中国金融业的运行及安全现状/324
  第四节 金融行业安全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335
  第五节 金融安全指数编制/338
  第六节 改善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346
  第七节 金融安全指数总结/352
第十二章 中国房地产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354
  第一节 房地产业安全现状分析/354
  第二节 房地产业安全的界定与特征/363
  第三节 房地产业安全评价逻辑与安全评价因素/364
  第四节 房地产业安全指数编制/390
  第五节 提升我国房地产业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398
第十三章 文化产业安全指数研究/405
  第一节 文化产业现状分析/405
  第二节 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415
  第三节 文化产业安全的概念界定与特征/421
  第四节 文化产业安全状况评价/425
  第五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模型计算/442
第十四章 装备制造产业安全指数研究/453
  第一节 装备制造产业现状分析/453
  第二节 装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458
  第三节 装备制造产业的特征分析/464
  第四节 装备制造产业安全的界定与指数模型构建/470
  第五节 指标数据斟选分析和产业安全指数测度评估/476
  第六节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489
  第七节 装备制造产业2013~2014年安全发展趋势分析/495
第十五章 医疗产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511
  第一节 医疗产业安全现状分析/511
  第二节 医疗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515
  第三节 医疗产业安全的界定与特征/519
  第四节 医疗产业安全评价逻辑与指标体系/525
  第五节 医疗产业安全指数编制/529
  第六节 医疗产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535
第十六章 轻工业安全评价及安全指数研究/541
  第一节 轻工业安全现状分析/541
  第二节 轻工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549
  第三节 轻工业安全的界定与特征/555
  第四节 轻工业安全评价逻辑与指标体系/558
  第五节 轻工业安全指数编制/560
  第六节 轻工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