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授了如何学习写英语日记,全书将学习分成了三大步骤。第一步:通过简单的记录,培养用英语写日记的感觉;第二步:通过五句话日记,掌握主题日记的表达方式;第三步:通过修改日记,巩固语法的实际运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摈弃了枯燥无味的语法罗列,代之以大量实用性极强的英语日记惯用表达。尤其是本书独特的日记体构成形式,能让读者在趣味中掌握英语日记的写作方法,同步提升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本书的编排结构合理,讲求学习不能急于求成,提倡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将学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提到用英语写日记,有人可能就打退堂鼓了。就连用简单的英语记录周计划、月计划都很困难,更别提写英语日记了。学习完这本书的内容,你可以通过日记这种形式,用英语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本书以很简单的方式,通过“简单记录”、“五句话日记”和“修改日记”三个步骤,逐渐培养你用英语记录的习惯,手把手教你写英语日记。本书不单纯讲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点,而是提供大量实用性极强的惯用语,让你学到实用、地道的表达。深入阅读本书,更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警告:一旦翻开,轻易不舍得放下!  ◆超值馈赠精美日记本,即学即可动手操练!  ◆韩国*畅销的英语日记书首次登陆中国!  ◆只属于我的“**珍贵”的英语日记。  ◆这是英语书和日记的绝妙组合!采用和日记完全相同的结构,从简单的记录写起,从日常语法讲起,囊括各种有用的表现形式,教你在乐趣中学习写英语日记,轻松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作者:南银英
  毕业于韩国檀国大学英语系,并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对英语教育有浓厚的兴趣,曾教授大学生和进修生英语。在教学期间有感于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厌倦的现状,产生了改良英语教学使之更容易、更有趣的念头,于是创作了本书。
  插图:卢炫廷
  “要是我们的故事都能配上漂亮的插图就好了。”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东洋画系的卢炫廷一直心怀这样的梦想。毕业后,她怀着“图画是世界共通的语言”的想法,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插画家之路。她先后为《哲学家为什么反着思考?》《我的感性名言书》等7本图书绘制过插图。
                                            
 
                                                Step 1 通过简单的记录,培养用英语写日记的感觉
 月计划
 周计划
 日计划
 一句话记录
 ·句型1·句型2·句型3·句型4·句型5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不定式
 ·关系代词(主格)·关系代词(宾格)·动名词
 ·活用介词:at·活用介词:for·活用介词:by
Step 2 通过五句话日记,掌握主题日记的表达方式
 日程安排,计划/天气
 身体及健康状况/减肥/流行时尚/美容
 心情/心理状态
 爱好/旅行/各种文化活动
 网络: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微博,博客
 校园生活
 职场生活
 生活和经济
 家人/朋友
 纪念日/特殊的日子
 Answer
Step 3 通过修改日记,巩固语法的实际运用
 看电影《阿甘正传》
 被我写的英语日记吓了一跳
 和朋友一起享用美食真好
 我是不是有网瘾了?
 帮忙打扫家庭卫生
 拿到惨不忍睹的成绩单
 食物让我快乐
 我的老毛病——迟到
 看美国电视连续剧《英雄》
 享受自由
 读完书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的兴趣是制作工艺品
 在发廊把头发剪短了
 最近迷上了打鼓
 这个星期日要参加托业考试
 我是不是得老年痴呆症了?
 买了新的手提电脑
 如果加班能早点儿结束的话……
 我需要激情
 学习西班牙语的第100天                                            
                                              前 言
  英语和日记的有机结合!
  最近,发微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浏览一下微博网站,既有专门的信息,也有记录个人生活的日志。当然,这里所说的都是用中文写的微博。
  那么,有没有人用英语写日记和微博呢?
  一提到用英语写日记,有人可能就犯怵了。就连在效率手册上用英语写月计划、周计划都是让人头疼的事情,更别提写英语日记了。
  这本书就是为了那些想要通过日记这种形式,在记录“只属于我的”日记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人编写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摒弃了枯燥乏味的语法点罗列,代之以大量实用性极强的英语日记惯用表达。本书独特的日记体构成形式,更能让你在趣味中掌握如何用英语写日记。
  那么,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们的脚步,翻开日记本,亲自写写看。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完成一本写满了英语的“只属于我的日记本”。
  最后,我要借此机会感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支持我写完这本书的家人、朋友,以及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