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是一座聚集着大批科学泰斗、科技精英的科学殿堂。中国科学院人在奋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同时,也在科学与艺术结合方面潜心实践。《科学殿堂艺术家》收入的95篇文章反映出中国科学院艺术家和文艺社团在文学创作、科普文艺创作、书法、美术、摄影、戏剧、曲艺、科技邮品、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别着重讲述了技术家们的成长历程和创作体会,真人真事,图文并茂,生动感人,启迪心智。读《科学殿堂艺术家》不仅能够欣赏到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亮丽风景,而且对于如何成为科技与艺术修养俱佳的人才,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科学的殿堂.艺术的花园
郭曰方
“中科院还有一个文学艺术联合会?”初次见面,很多朋友会这样问我。“是啊是啊!中科院不仅有很多科学家,还有很多既精通科学又钟爱艺术的大家。这里不仅是科学的殿堂,还是艺术的花园。”我总是不无自豪地这样回答。的确如此。中科院的六任院长郭沫若、方毅、卢嘉锡、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礼都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专家。
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就是蜚声中外、卓越超群的科学艺术大师。他既是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也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他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他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工作方面都有重要建树,被称为中国文化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1978年6月去世,他一直担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在文学艺术领域为我们留下了《女神》《瓶》《前茅》《战声》《凤凰》等诗集,以及《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名剧,不少剧目已经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此外,他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
郭沫若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贡献已无须赘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是新诗的开拓者,也是科学诗的开拓者。他以满腔热情讴歌科学,歌颂光明,同样留下许多佳作。新中国成立以前,郭沫若写出了《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天上的街市》《骆驼》等著名科学诗篇。这些诗篇以状物抒情、象征写意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的鞭笞,对光明的热烈向往,情感自由奔放,节奏抑扬起伏,为新诗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他的诗篇中常常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他以“百花”为题出版了有名的《百花齐放》科学诗专著,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骆驼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优美的梦,
你,有生命的山!象粉蝶翩跹,
在黑暗中,看到无边的漠地
你昂头天外,化为了良田。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暴风雨来时,长征不会有
旅行者歇脚的一天,
紧紧依靠着你,纵使走到天尽头,
渡过了艰难。天外也还有乐园。
高贵的赠品呵,
生命和信念,骆驼,你星际火箭,
忘不了的温暖。你,有生命的导弹!
你给予了旅行者
春风吹醒了绿洲,以天样的大胆。
贝拉树垂着甘果,你请导引着向前,
到处是草茵和醴泉。永远,永远!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评论家说,他的书法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八字执笔要诀而著称。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
第二任院长方毅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国对外经济战线和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他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曾出版《方毅书法集》。
据我所知,方毅在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后,每天晚上有三件事是雷打不动的:一是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二是收听英国BBC广播电台英语广播;三是练习半个小时的书法。的确,方毅一生勤奋好学,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外文,学习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达到了很深的造诣。同时,他酷爱书法、绘画、围棋和文学。休息时间他常去书店,自费买些书看。三卷《资本论》的中、英文本,他都通读了几遍。这套书已经残破,边缝上、扉页上都注明了阅读时间和对翻译的意见。同样,他还读完了中、俄文本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也有不少批注。他读过的英文版《西行漫记》《白求恩传》《林肯传》《美国独立战争史》等,至今还珍藏在家中。他还读过多种文本的《拿破仑传》《滑铁卢战役》《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名著。1993年春,方毅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决定将家中私人藏书近万册捐赠给他家乡的福建厦门图书馆。其中,多数为书中精品,包括《二十四史》及大型工具书等。
科学的殿堂.艺术的花园
方毅喜爱书法。他平时收藏了很多书画,极为珍惜,湖南省出版的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子贞)墨迹,其中一整卷就是方毅多年收藏的珍品。他经常为人题写的内容有“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
方毅的夫人殷森在回忆文章中曾经这样说,方毅进城以后身居领导岗位,仍能约束自己,不失革命本色。他所追求的不是声色犬马,而是更高的精神境界。他为人谦虚谨慎,曾在送友人的一幅画中题字:“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
博大宽容,淡泊名利,在事业和学识上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这正是方毅一生品格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第三任院长卢嘉锡是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他一生酷爱书法。他的书法法度严谨、清丽隽永,真切地反映出他的为人。1989年端午节,他曾效曾子名言书之以自勉:
“吾日三省吾身:为四化大局谋而不忠乎?与国内外同行们交流学术而乏创新乎?奖掖后进不落实乎?”在担任院长期间,这幅书法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成为他做事、做学问、做人的座右铭。
第四任院长周光召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我国的物理学研究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他还是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许多年来,他在全国近百座城市做科普报告近200场,以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受到广大听众欢迎。
科学的殿堂.艺术的花园
第五任院长路甬祥是著名的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在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及科技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他是中科院在科技界率先实施创新文化建设的倡导者。他对科学艺术情有独钟。在他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旅加华裔画家方免衰的乱线画《爱因斯坦》,它与传统国画和油画有很大不同,一般人难以看出其中奥妙。路甬祥则认为,乱线画实是一项创造,无序中有序,抽象中具体,模糊中清晰,给人以沉思与遐想,与科学技术中的模糊、随机、混沌的概念是相通的。现在有模糊控制、随机函数、混沌模式,都是无序中存在有序的概念。可见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
第六任院长白春礼是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开拓者之一,在纳米材料科技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等多个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战略科学家。他酷爱诗歌、书法、绘画、音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仍笔耕不辍,总是挤出时间练习书法,乐此不疲,且常有佳作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