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编者在多年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和文献资料积累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分5章,分别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与准备、海滨动物实习、内陆无脊椎动物实习、昆虫实习、内陆脊椎动物实习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基本知识与组织管理、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常见动物的鉴别特征、生态习性与分布。并在附录部分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做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中南、华东和西北地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及相近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材,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人员、动物学爱好者和中学生物教师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针对生物分离工程的学科趋势、技术发展和使用的普遍性、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等特点编写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三基,又适当介绍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努力做到既重点突出、概念精准、结构合理,又注意语言简练、内容简明、图文并茂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及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内容,是动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识别动物种类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了解动物习性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类型的动物,观察并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性以及动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保护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意识,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呵护生命,更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织协调下,根据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需要,由新疆大学、延安大学、湖南文理学院、菏泽学院等单位长期从事动物学教学和野外实习指导的教师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及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内容,是动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识别动物种类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了解动物习性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类型的动物,观察并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性以及动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保护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意识,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呵护生命,更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织协调下,根据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需要,由新疆大学、延安大学、湖南文理学院、菏泽学院等单位长期从事动物学教学和野外实习指导的教师,在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以及参编作者多年来指导学生野外实习的经验和体会,编写了本教材,目的在于为生物科学及相近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提供一本比较系统、全面、实用的实习指导书,提高学生在动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一位学生在动物学野外实习之前都能够提前预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本教材对动物标本及其环境多样性有更好地了解、认识。
该教材共分5章。第1章介绍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由菏泽学院朱道玉编写;第2章介绍海滨实习,由菏泽学院张红梅、张贵生编写;第3章介绍内陆无脊椎动物实习,由湖南文理学院王文彬编写;第4章介绍昆虫实习,由新疆大学的胡红英、延安大学的徐世才编写;第五章介绍内陆脊椎动物实习,由湖南文理学院的刘良国编写;附录部分的自然保护区介绍由延安大学的徐世才编写,国家级动物保护名录由菏泽学院张贵生编写。教材对野外实习常见动物的鉴别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描述,介绍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第3、4、5章还列出分目或科检索表,每种动物均附有清晰的图片,在每章的后面提供了有助于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拓展与提高训练,提升了实习的内涵。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教材难免会出现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朱道玉,教授,1962.10生,1986.07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西南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结业。1986年至今,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
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5),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5)、二等奖(4/5)、三等奖(3/5)各1项、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2/5),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独立)、三等奖多项。
先后获菏泽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菏泽市科技拔尖人才,菏泽学院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学生管理先进个人、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山东省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