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是卡夫卡最早被人们认识的小说。银行襄理K为人正直,勤奋能干,可在他30岁生日那天突遭逮捕,他觉得此事荒唐而又滑稽,后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原来有一个秘密法庭在对他进行调查。他不知身犯何罪,却要定期接受“审讯”;他的自由不受限制,却又感到法院的人无处不在;他想澄清自己,却又无从措手。一切都荒谬绝伦。《审判》展示的是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却昭示着某种极端的人类历史命运。
同类书比较 《诉讼》,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诉讼》,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一场对现实社会的昏暗和荒诞的诉讼 卡夫卡“孤独三部曲”之一 避免解释《诉讼》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去阅读它,而这也正是卡夫卡最为欣赏的办法。 卖点:1.本书是卡夫卡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做之一。 2.名家名作名译。 3.本书根据德国最新的《卡夫卡全集》(校勘本)翻译,是目前最新最全最忠实于作者的版本。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出生于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的一个商人家庭,犹太血统。始终接受德意志文化教育,用德语写作。 1906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就职于一家工伤事故保险公司,直至1922年病退。1917年罹患肺结核,最终死于喉结核。一生坚持业余写作。生前出版过四部短篇小说集,1912年问世的短篇小说《判决》是他的成名作,除《判决》外,《变形记》、《司炉》、《在流放地》、《乡村医生》以及《饥饿艺术家》均为他本人认可的短篇代表作。还留下三部长篇小说遗稿,即《失踪者》、《诉讼》和《城堡》。此外还写有大量书信、日记和随笔,亦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一生中有过多次恋爱,并曾数次与人订婚,但终身未娶。
晚年曾有毁稿之念。死后多亏其挚友马克斯?勃罗德一一整理并出版了他的遗稿乃至全集。20世纪40年代起受到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兼作家萨特、加缪等的高度赞赏,此后引起世界的巨大反响,有“现代文学之父”的美誉。
先与格鲁巴赫太太后与比尔斯特纳小姐谈话
初审
在空荡荡的审讯室里 大学生 办公室
鞭笞手
叔叔 莱妮
律师 工厂主 画家
商人布洛克 解聘律师
在大教堂里
结局
比尔斯特纳的女友
检察官
去埃尔莎那儿
同副经理的斗争
房屋
看望母亲途中
先与格鲁巴赫太太后与比尔斯特纳小姐谈话
初审
在空荡荡的审讯室里 大学生 办公室
鞭笞手
叔叔 莱妮
律师 工厂主 画家
商人布洛克 解聘律师
在大教堂里
结局
比尔斯特纳的女友
检察官
去埃尔莎那儿
同副经理的斗争
房屋
看望母亲途中
德文版说明
马尔科尔姆·帕斯莱伊的补充说明
“毫无疑问,”K很小声地说,因为他对全场聚精会神听他讲话感到高兴,在这一片寂静中响起一阵低吁轻叹声,它比最热烈的掌声更富有刺激性,“毫无疑问,在这个法庭的所作所为的背后,就我这个案子而言也就是在逮捕和今天的审讯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机构。一个机构,它不仅雇用了可贿赂的看守、傻里傻气的监察员和最大优点就是稀里糊涂的预审法官,而且还豢养了一批高级的和最高级的法官,这些人手下还拥有一大帮不可或缺的听差、书记员、警察和其他助手,也许甚至还有刽子手,我并不忌讳这个词儿。那么,我的先生们,这个庞大机构的意义何在呢?它就在于:逮捕无辜的人并对他们提起无意义的并且往往就像在我这种情况下那样无结果的诉讼。既然全部都是这样毫无意义,官员们的贪赃枉法行为如何避免得了呢?这是不可能的,这一点连最高级的法官哪怕是为了洁身自好也做不到。所以看守试图偷被捕者身上的衣服,所以监察员闯进别人的家里,所以不是让无辜的人受审讯而是在大庭广众面前侮辱他们的人格.看守们曾给我讲过存放被捕者衣物的库房,我本来想看看这些库房的,看看经过贪官污吏洗劫之后,还剩余下来的被捕者们用辛勤劳动挣来的东西是怎样在那儿霉烂腐败的。”
这时K的话被大厅那一头发出的一声尖叫打断,为了能看个清楚,他用手给眼睛遮住光,因为黯淡的日光使室内的雾气带上白色而刺眼。原来是那个洗衣妇,K在她一进来时就看出她可能是个扰乱会场的祸根。现在她是不是有过错,人们无法判断。K只看见一个男人把她拉到门旁的一个角落里并在那儿把她紧紧搂在怀里。但是尖声喊叫的不是她,而是那个男人,他张大着嘴巴,眼睛看着天花板。在两个人的周围围上了一小批人,近处楼座上的人似乎对K带到会场来的严肃气氛这样被中止感到兴奋。K的第一个反应是想马上奔跑过去,他也以为,大家都一定巴不得恢复那儿的秩序并至少把那一对逐出会场,可是他面前的第一排的人坚如磐石,没有一个动弹,没有一个人给K让路。恰恰相反,人们挡住他,老人们纷纷伸出胳臂,一只手——他没有时间转过头去看——一把从后面揪住他的衣领,这时K实际上已然顾不上那一对,他觉得,他的自由受到限制,人们是认真看待逮捕的;于是他毫无顾忌地从讲坛上跳了下去。这一下,他面对面地站在了这一群人的面前。他对这些人判断得不对吗?
他过高估计了自己演说的效果?他讲话的时候他们是在装假,既然他得出这些结论来所以现在他们装假装够了?瞧瞧周围这些人的脸!小黑眼睛溜溜地转来转去,面颊耷拉着,像喝醉酒的人那样,长长的胡子又硬又稀疏,如果去抓它们,那就会觉得抓的是爪子,不是胡子。可是在胡子下面——这是K的真正的发现——在外衣衣领上都有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徽章在闪闪发光。可以看得出来,所有的人都别着这样的徽章。大家都是一伙的,表面上分右边一派和左边一派,当他突然转过身去时,他看见预审法官衣领上别着同样的徽章,那预审法官正两手搁在膝上心平气和地看着下面。“原来如此!”K叫喊,向空中挥动着双臂,他如梦初醒,“我看出来了,你们全都是公职人员,你们就是我方才抨击过的那帮贪官污吏,你们挤到这儿来了,当听众和密探,你们假装组成派别,一派鼓掌考察我,你们想学习怎样引诱无辜者上钩。好吧,我希望你们没有白来这里一趟,要么你们已经谈论过有人希望你们为无辜的人辩护,但是要么——让我说话,不然我就揍你,”K对一个已经挤到他跟前的哆哆嗦嗦的老人叫喊,“但是要么你们真的已经学到了什么本事。我祝你们事业有成.。说罢,他迅速拿起他那顶放在桌子边上的帽子,在一片寂静中,至少是在一片万分惊讶的寂静中挤到大门口。但是预审法官似乎比K还敏捷,因为他在门口等着他呢。“等一等。”他说,K站住,但不看着预审法官,而是看着门,他已经握住了这门的把手。“我只想提请您注意,”预审法官说,“今天您已经——这一点您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愿错过了庭审调查无论如何总会给被捕者提供的有利时机。”K对着门大笑。“你们这帮无赖,”他叫喊,“我会来审讯你们这帮家伙的。”说着,他打开门,急匆匆奔下楼去。他身后响起一片又活跃起来了的会场的嘈杂声,大会大概开始按大学生方式讨论所发生的事件了。
……
P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