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驱动企业成长——易中宋新宇、金蓝盟谢继东和华夏基石彭剑锋联袂推荐,找到管理的原点,博瑞森图书
 
		
	
		
					 定  价:46 元
					
					
				 
				 
				 
	
				
					
						- 作者:高可为  著
 - 出版时间:2013/12/1
 
						- ISBN:9787516137901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72 
  - 页码:21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探讨企业使命的书。
  本书用大企业的发展轨迹,大企业家的心路历程,揭示企业成长的基因,公司做事的逻辑。
  书中提出,企业的兴衰成败可以用一套逻辑经营逻辑和管理逻辑来解释,这套逻辑的起点和主线就是使命。
  本书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贯通中西,引证广博,发人深省,促人奋进,有助于中高层管理者拓宽经营思路,改进管理方法,提高领导艺术。 
                                    
                                                                                                                                                高可为
  管理的求道者、证道者、布道者。
  先后在政府管理部门、知名咨询公司和高校从事管理咨询和研究工作十余年。
  主攻战略、财务,对于商业模式、资本运营等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培训和咨询以“问题导向、战略高度、系统把握”而独具风格。曾为商都集团、龙工集团、凤祥集团等知名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现任职聊城大学商学院。
  著有《理财有大道——写给企业经理人的财务建议书》等书。                                    
                                                                                                                            自序 为企业立命
导论 找到管理的原点
 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把问题所在弄清楚并思考它,你永远也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沃伦巴菲特
 一  搞管理不能“忘本”
 二  做企业不能“丢人”
 三  与其唯“新”,不如务“本”
第一章 一切源于使命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
 一  顶级企业,宁有“种”乎
 二  选择不同,所以成就不同 
 三  观念不同,所以选择不同
 四  天命之谓性,使命即人生
 五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第二章 成功者,有其道
 工作,不只在赚那微薄的薪资,而且还要赚许多人情义理,赚自己存在的意义。——松下幸之助                                                                                                                自序 为企业立命
导论 找到管理的原点
 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把问题所在弄清楚并思考它,你永远也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沃伦巴菲特
 一  搞管理不能“忘本”
 二  做企业不能“丢人”
 三  与其唯“新”,不如务“本”
第一章 一切源于使命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
 一  顶级企业,宁有“种”乎
 二  选择不同,所以成就不同 
 三  观念不同,所以选择不同
 四  天命之谓性,使命即人生
 五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第二章 成功者,有其道
 工作,不只在赚那微薄的薪资,而且还要赚许多人情义理,赚自己存在的意义。——松下幸之助
 一  企业是一种功利性组织
 二  企业也是一种道义性组织
 三  卓越的企业总有超功利的追求
 四  看看改变我们生活的中国公司
 五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使命而卓越
第三章 追寻卓越:倾听大师的声音
 好的领导向整个组织传播使命和价值观,致力于打造一个使命为中心、价值观为基础、以人为本的组织。——佛朗西斯赫赛尔本
 一  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
 二  德鲁克:企业唯一使命就是创造顾客
 三  科林斯:唯有愿景可以缔造永恒
 四  赫赛尔本:一切与使命密切相关
第四章 使命是一种规定性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一  使命是一种工具
 二  使命意味着承诺
 三  使命意味着舍弃
 四  使命是一种规定性
 五  做好企业,须安好“芯”
第五章 找到企业的使命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
 一  使命源于外部而非内部
 二  使命基于信念而非事实
 三  使命形而上而非形而下
 四  使命是道义追求而非功利追求
 五  先发之于心,后形诸于文
 六  企业使命不是“智慧百宝箱”
第六章 使命驱动企业成长
 处于正向螺旋中的公司,有一种天生就该走运的气氛,而处于负向螺旋中的公司,则有一种命定失败的感觉。——比尔盖茨
 一  命不同,所以运不同
 二  使命是商业模式的灵魂
 三  使命是组织结构的重心
 四  使命是运行机制的起点
 五  使命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六  使命是沟通内外的桥梁
第七章 使命,使得企业有命
 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一  使命:走向未来的导航器
 二  使命:凝聚员工的黏合剂
 三  使命:激励员工的兴奋剂
 四  使命:高效运转的润滑剂
 五  使命:基业长青的金钥匙
 六  使命,使命,使得企业有命
第八章 使命导向的管理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周易象辞》
 一  使命感高于一切
 二  唤醒员工的使命意识
 三  使命的力量在于相信
 四  自诚不息,自强不息
 五  使命比老板更重要
第九章 使命的延展与变迁
 草鞋无样,边打边像。——中国湖南民谚
 一  使命是“做”出来的
 二  悟道有先后,立命有早晚
 三  “转基因”也有成功的范例
 四  天变,道也要变
主要参考文献                                    
                                                                                                                                                                                                        一  顶级企业,宁有“种”乎
  近一个世纪以来,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一支重要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据统计,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全球最大的10个企业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一些顶级企业规模之巨大、业务之庞杂堪称奇迹,这些企业背后的经营之理、运营之法令人好奇,也使局外人倍感神秘,他们的经营业绩则无不令人神往。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企业开张营业,每天也都有很多企业倒闭关门。但毫无例外,任何一个小企业都想发展成为大的企业,任何一家大企业都想发展成为强的企业,任何一家强的企业也都想长长久久发展下去,正如孟子所说“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做大、做强、做久,基业长青、永续发展,这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也是所有企业管理学者都必然要关注的首要课题。
  一切事物、现象的存在、发生皆有其条件、理由和依据,用黑格尔的话说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老子则把构成事物、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终极原因和依据称为“道”。他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坚信,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来自一种本源性的东西。
  地球上现存最高的植物,是生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棵名为“亥伯龙神(Hyperion)”的红杉。这棵树高达115.2米,大约有38层楼那么高。这么高的植物也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地球上现存最重的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蓝鲸。据记载,有一头蓝鲸体长34米,体重170吨,相当于1130多头成年猪的重量。这么大的动物也是由一个合子细胞发育而成的!生物物种的差别都可以追溯到种子的差别,因为种子浓缩了生命体的全部信息。那么,造就这些顶级企业卓尔不群的“种子”又是什么呢?
 
  红杉树是地球上最高的树种,其实它的球果仅有1厘米。
  孔子的弟子曾参在《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说:“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他们都相信,凡物有本有末,凡事有纲有目,振本而末从,纲举而目张。企业的兴衰成败也可以用一套逻辑,或者说一套经营逻辑和管理逻辑来解释吗?如果可以的话,这套逻辑的起点和主线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