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写作(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 基础与应用)
定 价:42 元
丛书名: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
- 作者:田荔枝 著
- 出版时间:2014/1/1
- ISBN:9787302345992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926.13
- 页码:32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法律文书是司法机关、公证机关、仲裁组织等依法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所做出的表明裁决结果或律师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特定书面形式的文书。法律文书是法律思维的成果,体现着法律职业者的思维轨迹。法律文书写作的实践性、综合性极强,《法律文书写作/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作者多年从事法律文书教学,并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相关科研工作,多次参加法律文书评估活动,积累大量资料和教学经验。《法律文书写作/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针对司法实务部门在文书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文书制作格式、方法、语言、结构等方面加以规范和指导。因此,《法律文书写作/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不仅有助于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同时也是司法实务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
法律文书作为法律事务的文字载体,在当今社会愈来愈受到重视,其中关涉诉讼的法律文书尤其如此。不论是刘涌案、聂树斌案还是彭宇案、邓玉娇案,其判决书均不同程度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这些关注中我们感受到了法律文书制作的重要性、制作者责任的重大。正如2013年法律语言高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顾问江平所言“司法公正首先体现在法律文书上,司法文书不严肃或出现纰漏将影响司法公正,不能小视司法文书中语言的重要性”。伴随着法律文书社会价值的凸显,人们对法律文书质量的要求亦愈来愈高。2013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要求除了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和调解结案的四种情形外,法院的生效判决文书均应当在互联网公布。法律文书的格式和制作规范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本书在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公、检、法、监狱以及律师实务部门等主要的法律文书,根据最新的格式规范予以系统介绍。本书特点有三:
一、 关注法律文书制作理论的独特性。法律文书作为一种专用文书,其使用领域只限于法律事务。不论在内容、形式还是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其个性之处,这是区别于其他应用文书的界限所在,是每个制作者需要明确的第一要义。
二、 关注法律文书实践操作的直观性。法律文书的实践操作性非常明显,本书采用格式和实例相结合的编写体例,以直观、醒目的方式介绍各类文书,有助于读者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
三、 关注法律文书格式与范例的推新性。近年来随着各部门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法律文书格式规范也随之不断变化,向读者介绍新的格式和实例、传递最新的信息,是本书编撰宗旨之一。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并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以及来自实践部门诸位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全书虽经反复修改,恐仍有纰漏与不妥之处,恳请同仁及读者批评指正。
田荔枝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田荔枝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1年),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法律文书、法律语言、刑事诉讼法学。曾出版《我国判词语体流变研究》、《法律文书学》、《司法文书教程》、《名律师论辩词》。在《文史哲》、《中国法学》、《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学论坛》、《河北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以及港、澳、台基本法等项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法律文书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法律文书的历史流变和分类
第二章 法律文书的制作过程
第一节 立意
第二节 选材
第三节 结构
第四节 表达方式
第三章 法律文书的语用规范
第一节 语汇的专业化
第二节 语言的理性化
第三节 语言的书面化
第四章 公安法律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呈请立案报告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法律文书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法律文书的历史流变和分类
第二章 法律文书的制作过程
第一节 立意
第二节 选材
第三节 结构
第四节 表达方式
第三章 法律文书的语用规范
第一节 语汇的专业化
第二节 语言的理性化
第三节 语言的书面化
第四章 公安法律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呈请立案报告书
第三节 呈请破案报告书
第四节 呈请拘留报告书
第五节 提请批准逮捕书
第六节 起诉意见书
第五章 检察法律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立案决定书
第三节 不起诉书意见书
第四节 起诉书
第五节 不起诉决定书
第六节 抗诉书
第七节 公诉意见书
第六章 审判法律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民法院案件审理报告
第三节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
第四节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
第五节 再审刑事判决书
第六节 刑事裁定书
第七节 民事调解书
第八节 民事判决书
第九节 民事裁定书
第十节 行政判决书
第十一节 行政裁定书
第十二节 行政赔偿调解书
第七章 监狱法律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罪犯人监登记表
第三节 罪犯奖惩审批表
第四节 提请减刑、假释建议书
第五节 监狱起诉意见书
第六节 对死缓罪犯提请执行死刑意见书
第八章 笔录类法律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勘验笔录
第三节 讯问笔录
第四节 调查笔录
第五节 法庭审理笔录
第六节 合议庭评议笔录
第七节 执行笔录
第九章 律师实务法律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起诉状
第三节 答辩状
第四节 反诉状
第五节 上诉状
第六节 法律意见书
第七节 律师见证书
第八节 收养协议书
第九节 遗嘱
第十节 辩护词
第十一节 代理词
参考文献
(2)事实和理由。这一部分应重点阐述,它是自诉人提出诉讼请求的依据。
首先采用叙述的方式写明被告人对自诉人侵权行为的具体事实,交代清楚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情节、结果等要素。写入自诉状的犯罪事实应当实事求是,经得起法庭调查以及被告人、辩护人的质询和反驳。证据要充分、确凿。注意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切忌将被告人一般违法乱纪行为、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写入事实。案件中关键性情节一定要详细、具体,如关系到案件性质的情节、影响到量刑的情节等应详叙。自诉的八种刑事案件中,某些犯罪的构成刑法规定了必备的要件,例如《刑法》第261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里规定了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因而在诉状中应写明自诉人属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这一事实,以及被告人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有关情节,以此反映遗弃罪的特征。
叙事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自然顺序法,即依犯罪事实发生的时间线索,从犯罪的起因、犯罪的预备到实施犯罪的过程一一写清,使人便于了解案件全貌。如一罪数次的案件也可采用突出主罪的叙述方法,以强调重点情节。无论是哪种叙事方法都要将案情的因果关系如实讲清,即损害结果是否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被告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以明确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其次阐述提起控诉的理由。包括两层内容:第一,对案情事实作法理上的概括。即依照犯罪构成的理论,说明被告人行为的性质及社会危害性,已具备构成某一犯罪的要件;第二,在概括事实的基础上,对被告人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危害后果及被告人事后的态度以及影响量刑的情节、条件进行简要的论证分析,以高度精练的语言援引相应的法律条款写明结论性意见,重申诉讼请求。例如,“被告人杨×,明知张×为有妇之夫,公然以夫妻关系与张×同居和生活长达2年之久,张×已有妻子、孩子,又与她人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之规定,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重婚罪,请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引用法律条款时应具体、完整、准确,可参照一审刑事判决书的写法。
事实和理由要前后呼应,密切相关,理由应根据案情确定犯罪性质,阐述从重从轻处罚的情节,不能出现彼此脱节甚至矛盾的现象,做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法服人。
(3)证人姓名和住址,其他证据名称、来源。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负有举证的责任。诉状中应列举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使前面的事实和理由拥有坚实的基础。
列举证据时应当注意:①证据与犯罪事实有客观联系,凡是能证明事实的真实性的证据都应列举,尤其应注意收集关键性证据。②证据来源要清楚,以说明取证的合法性。③对证据力应适度分析,以说明证据的可信度。④证据名称要规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