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朝代次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上起盘古开天地,下至清朝覆亡,历时几千年的历史。基本线索以政治史为主,兼及经济史、制度史、社会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每个朝代重要和有特点的问题,尽可能地吸收了史学界较新的、并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研究成果。
结合内容配有插图一百八十余幅。                            
本书是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中国古代简史》的基础上压缩修订而成。本书按朝代次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上起盘古开天地,下至清朝覆亡,历时几千年的历史。为增进教材使用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还配有插图一百八十余幅。
                                                                                                                                    张帆,1967年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工作。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为元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民族史。                            
                                                                        第一章  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
  一  史前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
    史前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 
  史前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古史传说
  二  早期国家:夏与商
  夏朝的有关记载 
  对夏文化的探索 
  商朝的兴衰
 三  商朝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殷墟甲骨文 
  商朝青铜文化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
 一  西周的兴亡
  周朝统治的确立:
      周灭商与周公摄政                                                                                        第一章  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
  一  史前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
    史前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 
  史前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古史传说
  二  早期国家:夏与商
  夏朝的有关记载 
  对夏文化的探索 
  商朝的兴衰
 三  商朝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殷墟甲骨文 
  商朝青铜文化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
 一  西周的兴亡
  周朝统治的确立:
      周灭商与周公摄政  
   西周的盛世及其衰亡
 二  周朝典制
   井田制  
   宗法制  
   国野制  
   礼乐文化
 三  春秋历史概况
  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  
  华夷之争 
  社会状况的变化
  孔子及其思想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
 一  政治形势的变化:割据、兼并、统一
  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战”的特点  
  七国兴衰与秦的统一
 二  各国变法运动
  各国变法概况  
  商鞅变法  
  官僚制的建立
 三  士阶层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战国的士阶层  
  百家争鸣  
  周朝其他文化成果
第四章  统一君主专制帝帝国的出现:秦
 一  法家思想与秦的立国
  前期法家及商鞅学派  
  吕不韦调整治国方针的尝试
  韩非法、术、势并重的政治思想
 二  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
  君主集权的官僚制统治  整齐制度其他措施
 三  秦的暴政和速亡
  秦朝的暴政  秦朝的覆亡与楚汉之争
第五章  西汉前、中期政治:从黄老九乃剑“霸一道杂之”
 一  黄老无为思想与西汉前期政治
  无为而治方针的确立  
  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的功业
  加强集权  
  开拓边疆  
  垄断财利、统制经济
  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变与“昭宣中兴”
 三  独尊儒术与“霸王道杂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霸王道杂之”的统治特征
第六章  王莽改制与东汉兴衰
 一  王莽改制
  王莽篡位的历史背景  
  改制及其失败
 二  东汉政治述略
  东汉的建立及初期统治  
  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  清议与党锢
  东汉的边疆形势
第七章  政治分裂的魏晋南北朝(上)
第八章  政治分裂的魏晋南北朝(下)
第九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社会与丈化
第十章  隋朝唐期的鼎盛局面
第十一章  割据倾向的再现: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十二章  北宋变法
第十三章  两宋与辽、夏、金、蒙的对峙
第十四章  金朝与大蒙古国
第十五章  元朝百年统治
第十六章  隋唐宋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第十七章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第十八章  明朝中后期政治述略
第十九章  明朝边疆局势与清朝的兴起
第二十章  康乾盛世及其余波
第二十一章  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