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作者对科技创新中心长期的跟踪研究和深度分析,紧扣全球科技创新脉动,系统地剖析了科技创新中心从萌芽诞生到发展成熟的整个历程。
本书对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进行深入阐释,明确了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选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西安、武汉、成渝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案例,从科技策源、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科技金融和政策体系等多个维度,分析并探讨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中的实践经验。
本书不仅可供政府部门、国家高新区科技管理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参考,也适合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以及对科技创新发展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阅读。
1. 内容覆盖全,聚焦多地实践
深入剖析北京科创中心
解读上海国际科创经验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模式
涵盖西安武汉成渝实践
纳入合肥科学中心案例
2. 研究维度广,兼顾全球与本土
紧扣全球科技创新脉动
立足中国科创实践需求
解析科创中心完整历程
3. 分析角度深,多维度挖经验
从科技策源维度切入
结合成果转化环节分析
关联产业发展与科技金融
配套政策体系研究
4. 实用价值高,适配多类读者
供政府科技管理干部参考
适合高校相关专业师生
助力科研机构人员研究
王峰,高级经济师,三级律师,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西安高新区人力开发研究院讲师,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特聘教授。现任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西安高新区企业(如美光、应用材料、比亚迪、华为、中兴、三星电子等)重大项目的招商谈判,长期从事科技园区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营商环境创建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参与构建西科控股“科技金融+科技平台+科技服务+科技空间+科技智库”一体化硬科技创新创业雨林生态体系,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重要参与人参与多项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重大课题。
赵瑞瑞,高级经济师,高级技术经理人,陕西省科技专家,陕西省技术转移转化领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西安市科技专家。现任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西安市中科硬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硬科技、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的研究,发表文章10余篇,牵头编纂《光子时代:光子产业发展白皮书》,连续4年参与编制《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重要参与人参与省市级课题20余项,参与国家部委课题6项,研究成果被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重要部门采纳。
目录
第 一章 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格局变迁 001
第 一节 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关键变量 002
第二节 科技革命爆发地成为新的世界中心 006
第三节 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创新版图 009
第二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与实践 013
第 一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定义 014
第二节 国际化视野下的城市实践案例 017
第三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共同特征 024
第三章 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核心要素 029
第 一节 科技创新一般规律 030
第二节 战略科技力量承载 035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040
第四节 产业创新集聚发展 046
第五节 科技金融回归本心 051
第六节 创新创业人才汇聚 056
第七节 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060
第四章 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实践 065
第 一节 中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和实力 066
第二节 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和现状 070
第三节 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071
第五章 北京:勇攀全球科技之巅的创新“头雁” 075
第 一节 央地联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076
第二节 加快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077
第三节 “三城一区”联动推进成果转化 081
第四节 打造高精尖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084
第五节 超前布局耐心资本支撑科技创新 086
第六节 打造中关村科技园改革“试验田” 088
第六章 上海:走在世界科技创新前列的东方明珠 091
第 一节 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 092
第二节 构建全球百强科技集群 094
第三节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闭环 097
第四节 抢占全球产业“创新高地” 100
第五节 金融活水滋养“科技繁花” 104
第六节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107
第七章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湾区 111
第 一节 聚力创新,加快打造中国科创高地 112
第二节 硬核实力,建设多元战略科技力量 114
第三节 全面畅通,布局科技成果转化高速通道 117
第四节 对标全球,增强现代产业国际竞争力 119
第五节 多向奔赴,建设科技金融发展引擎 122
第六节 多核联动,构建多层次的政策体系 124
第八章 西安:扛起科技自立自强重任的“硬科技之都” 127
第 一节 依托科教资源基因发力的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128
第二节 构建形成产学研融通合作创新平台体系 129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的“集大成者” 131
第四节 历史工业重镇与现代“硬科技之都”交相辉映 134
第五节 金融助力打造资本市场“西安军团” 136
第六节 构建硬科技人才“引育留用”体系 139
第九章 武汉:推动中部崛起的科技创新聚变场 141
第 一节 聚焦国家所需重塑区域创新增长极 142
第二节 瞄准前沿领域完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145
第三节 突破“最后一公里”成功跨越转化鸿沟 146
第四节 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之城 149
第五节 科技金融赋能新兴产业向阳而生 150
第六节 “一张蓝图绘到底”造就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153
第十章 成渝:以“1+1>2”之力共建科创发展“共同体” 157
第 一节 共唱新时代区域科创高地“双城记” 158
第二节 全体系部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59
第三节 双城科技成果转化的“加减法” 162
第四节 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165
第五节 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向新向强” 167
第六节 完善政策为科技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169
第十一章 合肥:让科技“关键变量”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173
第 一节 勇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174
第二节 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 176
第三节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闭环系统 178
第四节 系统谋划推进“6+5+X ”产业集群 180
第五节 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双向奔赴” 183
第六节 围绕关键环节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体系 184
第十二章 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发展的新选择 187
第 一节 人才驱动构建创新孵化生态 188
第二节 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193
第三节 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集聚要素 196
第四节 跨国公司助力科技产业融合 200
第五节 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204
第六节 因地制宜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208
参考文献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