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本书针对四川盆地走滑断裂识别与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克拉通盆地微小走滑断裂的识别,研究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本书提出深层微小走滑断裂的识别方法,查明川中走滑断裂的分布,厘定走滑断裂的“分级、分类、分层、分段”的标准与特征,揭示小位移、长走滑断裂带的连接生长机制,提出克拉通内裂陷的俯冲动力学模型,建立克拉通内大规模走滑断裂弥散性分布的构造理论模型,阐明川中走滑断裂的演化过程与演化方式,为克拉通盆地多期复杂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及其相关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22年,排名第1
2、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2018年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走滑断裂研究的关键难题 1
1.2 走滑断裂研究历程与现状 3
1.2.1 走滑断裂研究历程 3
1.2.2 走滑断裂研究现状 4
第2章 四川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16
2.1 区域构造特征 16
2.1.1 大地构造位置 16
2.1.2 构造单元划分 17
2.2 盆地基底结构与区域地层特征 21
2.2.1 盆地基底结构 21
2.2.2 区域地层特征 26
2.3 盆地构造-沉积演化 34
2.3.1 元古宙基底形成与中新元古代裂陷 34
2.3.2 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40
2.3.3 中-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44
2.4 四川盆地断裂系统 47
2.4.1 基底断裂系统 47
2.4.2 盖层断裂系统 48
第3章 走滑断裂的识别 53
3.1 走滑断裂的处理方法 53
3.1.1 川中地区走滑断裂识别存在的地质问题 53
3.1.2 走滑断裂地震正演模型 54
3.1.3 针对走滑断裂地震成像的处理方法及流程 56
3.2 川中走滑断裂地震判识 65
3.2.1 川中地区走滑断裂的判识标志 66
3.2.2 主干走滑断裂识别方法 72
3.2.3 微小走滑断裂判识方法 75
3.3 走滑断裂判识假象 79
3.3.1 与基底结构有关的假象 79
3.3.2 岩性岩相造成的假象 82
3.3.3 岩相突变造成的假象 83
3.3.4 走滑断裂假象剔除方法 84
3.4 走滑断裂地震响应与解释 85
3.4.1 台缘断裂发育与否的地震响应 85
3.4.2 走滑断裂的地震响应 86
3.4.3 走滑断裂解释原则 87
3.4.4 走滑断裂解释的合理性与精度 90
第4章 走滑断裂几何学特征 93
4.1 走滑断裂的发现与分布 93
4.1.1 四川盆地存在的走滑断裂类型 93
4.1.2 川中地区走滑断裂的发现 100
4.2 走滑断裂“四分”特征 104
4.2.1 走滑断裂分类 105
4.2.2 走滑断裂分级 109
4.2.3 走滑断裂分层 115
4.2.4 走滑断裂分段 122
4.3 典型走滑断裂特征 131
4.3.1 走滑断裂特征 131
4.3.2 一级走滑断裂特征 131
4.3.3 二级走滑断裂特征 140
4.3.4 三、四级走滑断裂特征 140
第5章 走滑断裂运动学特征 142
5.1 走滑断裂分期与定年 142
5.1.1 走滑断裂活动期的地震判识 142
5.1.2 走滑带断裂U-Pb测年 145
5.1.3 川中地区走滑断裂的活动期次 148
5.2 走滑断裂演化过程实验模拟 150
5.2.1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150
5.2.2 数值模拟实验 172
5.3 走滑断裂生长演化过程 182
5.3.1 走滑断裂差异活动性 182
5.3.2 连接生长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 185
5.3.3 断裂长度与位移 186
5.3.4 走滑断裂带演化模式与机制 187
第6章 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 193
6.1 走滑断裂形成地质背景 193
6.1.1 板块构造环境 193
6.1.2 基底结构和南华系裂谷特征 207
6.1.3 区域滑脱层 209
6.2 走滑断裂的成因模式 209
6.2.1 前震旦系先存构造 210
6.2.2 震旦纪走滑断裂萌芽阶段 210
6.2.3 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右旋走滑断裂系统定型阶段 212
6.2.4 晚二叠世—三叠纪左旋弱走滑断裂活动阶段 214
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