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通过昆虫、真菌等媒介生物或接触造成的微伤、花粉、种子、嫁接等方式在植物间传播,而绝大部分的植物病毒由媒介昆虫传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目前对植物、植物病毒和媒介昆虫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些认识。本书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已知的主要传毒昆虫如蚜虫、粉虱、飞虱、叶蝉、蓟马与其传播的植物病毒和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其他媒介生物传播的植物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环境因子如气候、田间栽培条件、土壤和微生物对植物与虫媒病毒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虫媒病毒病的预测与防控。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79-1983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学习,获得农学学士学位
1983-1986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攻读硕士,获得硕士学位
1988-1992年 原西德联邦生物研究中心,生物化学和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完成博士论文,1992年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后
1994年-1997年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教授
1997年01月-1997年08月 在德国联邦生物研究中心 从事合作研究
1997年10月-2016年10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0年02月-2000年05月 获得美国洛氏基金会资助在美国Samuel Noble Foundation 从事合作研究
2001年08月-2003年07月 获得新加坡唐氏基金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6年05月-2016年10月 北京大学正高级专业技术二级
2006年01月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6年11月至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特聘教授植物病毒学杰青,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1. 2018年至今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指导委员。
2. 2016年至今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毒专业委员会主任。
3. 2004年至今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后改为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委员会。
4. 2003年至今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第一章 虫媒病毒概述 1
第一节 植物的虫媒病毒 1
一、病毒介体传播的主要方式 2
二、传播植物病毒的主要媒介 3
三、植物虫媒病毒病防治的复杂性 4
第二节 虫媒病毒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4
一、研究进展 4
二、虫媒病毒研究领域今后需要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8
参考文献 9
第二章 蚜虫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4
第一节 蚜虫及蚜虫传病毒介绍 14
一、蚜虫概述 14
二、蚜虫传病毒概述 17
第二节 植物病毒与蚜虫的相互作用 22
一、蚜虫传毒方式与特征 22
二、蚜虫与植物病毒传播相关的蛋白质 23
第三节 蚜虫传病毒的水平传播 26
一、蚜虫获毒的取食行为 26
二、蚜虫口器附着病毒 27
三、蚜虫体内病毒的循回 28
第四节 蚜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9
一、植物对蚜虫的防御机制 29
二、蚜虫对植物的反防御机制 32
第五节 蚜虫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34
一、马铃薯Y病毒属基因组 34
二、病毒的复制与移动 36
三、病毒协生和症状产生 38
四、病毒变异 38
五、植物对病毒的抗性 40
第六节 蚜虫传病毒?蚜虫?寄主植物三者相互作用 42
一、植物病毒对蚜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42
二、植物病毒对蚜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43
三、植物病毒对蚜虫生命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44
四、植物病毒诱导的植物防卫反应及其对媒介昆虫的影响 44
第七节 总结与展望 46
参考文献 46
第三章 粉虱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60
第一节 粉虱及粉虱传病毒介绍 60
一、粉虱概述 60
二、粉虱传病毒概述 63
第二节 植物病毒与粉虱的相互作用 65
一、粉虱对病毒的响应 65
二、病毒在粉虱中的复制 66
第三节 粉虱传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67
一、对DNA病毒的传播 67
二、对RNA病毒的传播 70
第四节 烟粉虱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72
一、寄主植物对烟粉虱的抗性概述 72
二、寄主植物对烟粉虱的防御特性 73
三、烟粉虱对抗寄主植物防御 76
第五节 双生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77
一、双生病毒 77
二、植物与双生病毒在DNA、RNA、蛋白质及细胞水平的互作 83
三、双生病毒的抗性 87
第六节 烟粉虱与其传播的植物病毒及寄主植物三者相互作用 89
一、菜豆金色花叶病毒?烟粉虱?寄主植物三者互作关系 90
二、三者互作中病虫互惠关系研究进展及机制 90
三、三者互作中病虫中性或者有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94
第七节 总结与展望 95
参考文献 96
第四章 飞虱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04
第一节 飞虱及飞虱传病毒介绍 104
一、飞虱概述 104
二、飞虱传病毒概述 108
第二节 植物病毒与飞虱的相互作用 111
一、病毒侵染飞虱的过程 111
二、病毒侵染对飞虱基因表达的影响 113
三、飞虱对病毒的防卫反应 114
四、病毒诱导的飞虱生物学表型变化 115
第三节 飞虱传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116
一、纤细病毒 117
二、呼肠孤病毒 120
三、弹状病毒 122
第四节 飞虱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25
一、飞虱对寄主植物的定位 125
二、飞虱对水稻的取食机制 126
三、水稻对飞虱的防御机制 128
四、昆虫菌群的功能 132
第五节 飞虱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33
一、水稻条纹病毒 134
二、植物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机制 135
三、水稻条纹病毒致病机制 137
第六节 飞虱传病毒?飞虱?寄主植物三者相互作用 139
一、三者互作中病毒调控植物气体挥发物合成从而影响飞虱取食偏好 140
二、三者互作中病毒调控植物抗虫性从而影响稻飞虱存活 142
第七节 总结与展望 143
参考文献 144
第五章 叶蝉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58
第一节 植物病毒与叶蝉的相互作用 158
一、病毒编码蛋白在叶蝉中的功能 158
二、叶蝉蛋白参与病毒在叶蝉中的侵染 160
三、叶蝉传播水稻病毒的特征 164
四、叶蝉免疫途径调控水稻病毒侵染的机制 167
第二节 叶蝉传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169
一、叶蝉传病毒的水平传播 169
二、叶蝉传病毒的垂直传播 173
第三节 叶蝉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77
第四节 叶蝉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78
一、病毒在植物中的复制和装配 178
二、病毒的变异 178
三、水稻对病毒病的抗性 179
四、病毒与寄主水稻的互作 180
第五节 叶蝉传病毒?叶蝉?寄主植物三者相互作用 181
一、RDV?黑尾叶蝉?水稻三者互作关系 181
二、RDV?黑尾叶蝉?转基因抗虫水稻三者互作关系 182
三、RGDV?电光叶蝉?水稻三者互作关系 183
四、RSMV?电光叶蝉?水稻三者互作关系 184
参考文献 184
第六章 蓟马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190
第一节 蓟马及蓟马传病毒介绍 190
一、蓟马概述 190
二、蓟马传病毒概述 192
第二节 植物病毒与蓟马的相互作用 195
一、西花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特性研究 195
二、番茄斑萎病毒与西花蓟马寄主因子互作研究 196
第三节 蓟马传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197
一、蓟马对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传播 197
二、蓟马对其他病毒属病毒的传播 200
第四节 蓟马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01
一、蓟马对寄主植物的取食概述 201
二、寄主植物对蓟马的多层防御 202
三、蓟马对植物的反防御 205
四、抗蓟马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定 205
第五节 蓟马传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06
一、TSWV在寄主植物中的复制 206
二、TSWV在寄主植物中的移动 209
三、病毒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军备竞赛” 210
第六节 蓟马传病毒?蓟马?寄主植物三者相互作用 213
一、携带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生理和生殖的影响 213
二、 激素信号在番茄斑萎病毒?西花蓟马?寄主植物三者互作中
发挥的作用 214
第七节 总结与展望 215
参考文献 216
第七章 其他媒介生物传播的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26
第一节 禾谷多黏菌传病毒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26
一、禾谷多黏菌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26
二、病毒与多黏菌的相互作用 243
三、环境因子对真菌传病毒的影响 251
四、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54
第二节 甜菜多黏菌传病毒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63
一、甜菜多黏菌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63
二、甜菜多黏菌与传播病毒的相互作用 266
三、BNYVV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69
第三节 线虫传病毒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 273
一、植物寄生线虫概述 273
二、线虫传病毒概述 274
三、病毒与线虫的相互作用 275
参考文献 276
第八章 影响植物与虫媒病毒相互作用的环境因子 288
第一节 气候因子 288
一、光照 289
二、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91
三、季风和气流 292
四、降雨 293
第二节 田间栽培 294
一、品种 294
二、肥水管理 297
三、种植密度 298
四、播期 300
第三节 土壤与微生物组 302
一、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304
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305
三、微生物组?植物?虫媒病毒互作研究进展 306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309
参考文献 309
第九章 虫媒病毒病预测和防控 315
第一节 虫媒病毒检测技术 315
一、虫媒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316
二、虫媒病毒血清学检测技术 324
第二节 媒介昆虫及其传播病毒的预测预报 329
一、媒介昆虫传播病毒概述 329
二、媒介昆虫和虫媒病毒病的预测预报 330
第三节 人工智能辅助虫媒病毒病识别与诊断 337
一、人工智能应用于作物病害诊断概述 337
二、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处理应用于作物病害识别 338
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应用于作物病害识别 339
参考文献 341
索引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