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探讨了具身语言认知的理论、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首先,从哲学、心理学及认知科学角度分析了具身语言认知的起源与核心理论,介绍了强具身语言认知理论与弱具身语言认知理论等关键观点。其次,聚焦实证研究,通过行为实验和神经科学技术探讨语言理解中的身体感知-运动模拟机制,揭示汉语具身语言认知的共性与特异性。最后,展望具身语言认知的未来发展,强调跨学科整合及新兴技术的应用,提出未来研究将关注语言与外部环境、文化背景及社会因素的互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04年4月~2008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
论文题目: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2001年9月~2004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2年9月~1993年9月:大连理工大学与英国大使馆合办的英语助教进修班
1985年9月~1989年7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文学学士学位2022.4~至今 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
2022.9~至今 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语言与认知研究团队负责人
2007.3~2022.9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与认知研究所所长
2011.6~2022.9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研究生教研部主任
2007.3~2011.6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负责研究生工作)
2004.3~2011.6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2002.9~2008.12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英语教研室主任
1999.9~2002.9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英语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1994.7~1997.7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秘书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探索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一等奖 2008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体认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理事;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通讯评审专家;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通讯评审专家专家;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评审专家(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省政府奖)评审专家;荣誉成员(honorary member)西班牙拉拉古纳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Guest Associate Editor,Language Scienc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Chinese Journal o
目录
第一章 具身语言认知之源 1
第一节 语言认知的身体基础 3
第二节 具身语言认知的实用主义基础 9
第三节 具身语言认知与语言理解 18
第二章 具身语言认知的背景及相关理论 35
第一节 具身语言认知的背景 35
第二节 具身语言认知理论 40
第三章 具身语言认知研究方法 58
第一节 行为实验方法 58
第二节 神经科学实验方法 76
第四章 隐含形状信息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 86
第一节 汉语句子理解及产出中隐含形状信息的具身认知研究 86
第二节 汉语句子隐含形状信息的心理模拟更新机制研究 108
第五章 隐含颜色方向信息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 139
第一节 汉语隐含颜色信息加工的具身认知研究 139
第二节 汉语隐含方向信息加工的具身认知研究 149
第六章 动词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 166
第一节 汉语手部动作动词的具身认知研究 166
第二节 汉语致移动词的具身认知研究 185
第三节 汉语隐喻动词的具身认知研究 202
第七章 否定与违实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 227
第一节 汉语否定理解的具身认知研究 227
第二节 一语(汉语)违实句理解的具身认知研究 241
第三节 一语(汉语)抽象违实句理解的具身认知研究 264
第八章 情绪及人称视角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 284
第一节 汉语厌恶情绪词的具身认知研究 284
第二节 汉语人称视角的具身认知研究 298
第九章 具身语言认知研究的未来展望 320
第一节 智能时代汉语具身认知的跨学科研究 320
第二节 智能时代个体知识系统在具身语言认知中的作用 323
参考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