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现代模具企业对冲压模具设计师的工作要求,详细讲解了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方法及仿真分析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多工位级进模结构件及监测装置设计、仿真技术在多工位级进模中的应用、多工位级进模实例精选及仿真分析。书中内容兼顾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力求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晦涩难懂的理论分析,以实用、通用为目的。
本书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冲压模具设计及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第1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1
1.1多工位级进模的组成及分类1
1.1.1多工位级进模的组成1
1.1.2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2
1.2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步骤4
1.3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注意事项8
1.4冲压材料及冲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8
1.4.1冲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8
1.4.2常用冲压材料9
1.5常用冲压工艺计算要点14
1.5.1冲裁工艺计算要点14
1.5.2弯曲工艺计算要点19
1.5.3拉深工艺计算要点29
1.5.4翻边与翻孔工艺计算要点44
1.5.5压力中心计算48
1.6螺钉与销钉49
1.6.1螺钉49
1.6.2销钉51
1.6.3螺钉孔及销钉孔距离的确定52
第2章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54
2.1排样图设计原则及应考虑的因素54
2.1.1排样图设计的原则54
2.1.2排样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55
2.2排样设计技巧58
2.2.1排样的类型及方法58
2.2.2材料利用率的计算61
2.2.3工艺废料与设计废料62
2.3载体设计64
2.3.1工序件在载体上的携带技巧64
2.3.2制件在带料上获取的冲压方法65
2.3.3载体的类型与特点66
2.4分段冲切废料设计70
2.5空工位设计73
2.6步距精度及步距的基本尺寸的确定73
2.7多工位连续拉深工艺计算和排样设计要点74
2.7.1带料连续拉深的应用范围74
2.7.2带料连续拉深工艺切口形式、料宽和步距的计算75
2.8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步骤77
2.8.1冲裁、弯曲排样图设计步骤78
2.8.2冲裁、拉深排样图设计步骤81
第3章多工位级进模结构件及监测装置设计85
3.1模架、模座、导向装置85
3.1.1模架85
3.1.2上、下模座85
3.1.3导向装置(导柱、导套)88
3.2凸、凹模设计90
3.2.1凸模设计90
3.2.2凹模设计92
3.2.3防止废料回跳或堵料95
3.3固定板、垫板及卸料装置设计100
3.3.1固定板设计100
3.3.2垫板设计100
3.3.3卸料装置设计101
3.4侧刃定距、切舌定距及导正销定距设计107
3.4.1侧刃定距及侧刃挡块107
3.4.2切舌定距110
3.4.3导正销定距110
3.5导料、浮料装置设计116
3.5.1内、外导料装置116
3.5.2浮料、顶料装置121
3.6微调机构设计123
3.7限位装置124
3.7.1限位装置的功能与应用124
3.7.2限位装置的种类与特点124
3.8监测装置设计125
3.8.1接触传感器监测125
3.8.2光电传感器监测125
3.8.3气动传感器监测126
3.8.4放射性同位素监测126
第4章仿真技术在多工位级进模中的应用127
4.1板料成形CAE概述127
4.1.1板料成形CAE仿真技术的发展127
4.1.2板料成形CAE仿真分析理论基础129
4.1.3常用CAE仿真分析软件介绍130
4.1.4Simufact Forming软件操作界面及功能132
4.2单工位仿真技术136
4.2.1原理与思路136
4.2.2工艺过程设置136
4.2.3仿真及结果评价145
4.3多工位仿真技术147
4.3.1原理与思路147
4.3.2工艺过程设置148
4.3.3仿真及结果评价168
4.4多工位仿真实例172
4.4.1圆筒形拉深件成形仿真分析172
4.4.2仿真及结果评价178
4.5二维(2D)仿真案例179
4.5.1原理与思路179
4.5.2建立2D仿真模型179
第5章多工位级进模实例精选及仿真分析186
5.1弹簧上支座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186
5.1.1工艺分析186
5.1.2工艺计算188
5.1.3载体设计188
5.1.4排样设计188
5.1.5CAE仿真分析189
5.1.6模具结构设计197
5.1.7模具生产验证200
5.2螺母板连续拉深、镦挤、翻边及弯曲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201
5.2.1工艺分析201
5.2.2毛坯计算202
5.2.3拉深工艺计算202
5.2.4排样设计204
5.2.5CAE仿真分析205
5.2.6模具结构设计217
5.2.7模具生产验证220
参考文献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