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东欧理论家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基于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传统,传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理论家的文艺美学思想,批判地吸收苏俄马克思主义、欧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形成了具有民族性和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从中国视角和唯物辩证法立场对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系统研究,论述实践美学、现实主义理论、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符号美学批判与重构、马克思主义文体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等核心理论命题,辨析其存在的教条主义、理论制度化、强制阐释等问题。本书对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成就与问题的检视,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提供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2.9-1996.7西华师范大学本科,1999.9-2001.西华师范大学硕士,2001-2004.7四川大学博士,2006.3-2009.3: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4.7留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至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现代哲学》《思想战线》《社会科学研究》以及国外学术期刊Thesis Eleven,European Revi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傅其林关于东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研究成果得到钱中文、朱立元、董学文、凌继尧、陈学明、冯宪光、王一川、张法、王杰、祝东力、马驰、王凤才、吴子林等国内学者的关注或评述,也得到匈牙利ágnes Heller,Rohács Iván, Dallos Eszter, 保加利亚Galin Tihanov, 英国Simon Tormey,澳大利亚 Peter Beilharz,John Rundell, David Roberts, 捷克Peter Steiner, 瑞士Andrea Vestrucci等国外学者的评价或引述。在《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学》《文艺理论》等全文转载20余篇。国家一级学会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委会副主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史与理论形态
第一节 国内学界研究/003
第二节 国外学界研究/013
第三节 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形态/023
第二章 对实践美学和现实主义理论的反思与探索
第一节 实践美学的新阐释/044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理论建构/050
第三节 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批判与重构/061
第三章 对美学现代性的批判与重构
第一节 审美自律的合法性危机/074
第二节 赝品与艺术自律/107
第三节 审美自律的重构/130
第四章 对符号美学的批判与重构
第一节 卢卡奇的形式符号美学/149
第二节 奥索夫斯基的语义符号美学/164
第三节 沙夫的语言哲学观/178
第四节 苏佩克的发生学结构主义阐释/196
第五节 马库斯的数学诗学/21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体美学:小说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 小说理论的历史演变/230
第二节 当代小说理论建构/245
第三节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阐释/25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体系建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构建/266
第二节 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跨学科探索/28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体系建构/294
第四节 跨文化对话中的美学话语体系/310
结语 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启示与教训/332
主要参考文献/337
索引/383
后记/394
PREFACE
CHAPTER 1 ACADEMIC HISTORY AND THEORETICAL MORPHOLOGY OF EASTERN EUROPEAN MARXIST AESTHETICS
1.1 Domestic Academic Research/003
1.2 Foreign Academic Research/013
1.3 Theoretical Morphology of Eastern European Marxist Aesthetics/023
CHAPTER 2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RAXIS AESTHETICS AND THEORY OF REALISM
2.1 New Interpretation of Praxis Aesthetics/044
2.2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050
2.3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ory of Realism/061
CHAPTER 3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MODERNITY
3.1 Legitimacy Crisis of Aesthetic Autonomy/074
3.2 Fakes and Artistic Autonomy/107
3.3 Re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Autonomy/130
CHAPTER 4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 OF SEMIOTIC AESTHETICS
4.1 Lukacs’s Aesthetics of Form and Sign/149
4.2 Ossowski’s Aesthetics of Semantic Signs/164
4.3 Schaff’s View on Philosophy of Language/178
4.4 Supek’s Genetic Structuralist Interpretation/196
4.5 Marcus’s Mathematical Poetics/216
CHAPTER 5 MARXIST AESTHETICS OF GENRES: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THE NOVEL
5.1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ory of the Novel/230
5.2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Novel Theory/245
5.3 Interpretation of Dostoevsky’s Novels/252
CHAPTER 6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IST AESTHETICS
6.1 Construction of the Marxist Aesthetic System/266
6.2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Contemporary Marxist Aesthetics/280
6.3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294
6.4 Aesthetic Discourse System in Cross-Cultural Dialogue/310
CONCLUSION SIGNIFICANCE OF AND LESSONS FROM MARXIST AESTHETICS IN EASTERN EUROPE/332
MAIN REFERENCES/337
INDEX/383
POSTSCRIPT/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