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囊括二十位20世纪末至今世界经济、金融学界重要学者的文章。文章作者包括萨金特、戈尔丁、诺德豪斯、皮萨里德斯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克鲁格、英国科学院院士古德哈特等著名经济金融学家。书中内容是《北大金融评论》与这些学者持续对话的产物,从科技、货币、创新、人口、历史等角度,对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关键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了当代经济学界极具启迪和创建的思想。
书中观点涉及”“AI时代的劳动力会怎样发展?”“如何看待‘核武器叫嚣’?”“中国人口下降有何解决良方?”“美国最怕什么?”“如何解决‘全民倦怠’?”等热门话题。每篇文章还对作者生平及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观点。
书中观点隽永深刻,语言深入浅出,无论是经济学相关专业师生、研究者,还是大众读者,都将从中获得启发。
海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中国经济等。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特聘教授、《北大金融评论》总编辑、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货币政策、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老龄金融等。
刘柏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长聘副教授、《北大金融评论》副总编辑。美国普渡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财经媒体、资产管理、卖空交易、政治经济等。
洞察篇
迈克尔·斯宾塞:
捕捉“信号”的经济学家 / 003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AI时代乐观的劳动经济学家 / 019
托马斯·萨金特:
人工智能时代的实证主义者 / 034
安格斯·迪顿:
反思经济的“失败”与经济学的“背叛” / 048
威廉·诺德豪斯:
适当的财政信号,可以纠正绿色创新、绿色技术的
错误市场信号 / 065
克劳迪娅·戈尔丁:
两个世纪以来,女性所面临的“家庭还是事业”
选择困境从未改变 / 077
挑战篇
查尔斯·古德哈特:
超级老龄化将“点燃”全球通胀 / 091
理查德·弗里曼:
劳动经济学家中的社会观察家 / 111
奥德·盖勒:
“不要担心中国的人口下降” / 126
菲利普·阿吉翁:
高通胀会对“创造性破坏”产生不利影响 / 137
安妮·克鲁格:
多边主义是世界经济难题的解药 / 148
创新篇
格里高利·曼昆:
长期低利率加上不断债务展期,其实是一场骗局 / 165
滨田宏一:
三支箭的得分是A-B-E / 179
休·古斯特森:
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机制让世界感到安心 / 192
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
全民倦怠是一种生存危机 / 203
威廉·戈兹曼:
历史会诉说金融的一切 / 222
乔恩·丹尼尔森:
试图创造过高的稳定性是一种幻想 / 236
杰克·戈德斯通:
人口老龄化也许会阻止社会动荡 / 250
彼得·图尔钦:
美国不应害怕人口会下降,而应害怕精英过剩 / 266
辜朝明: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创立者 /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