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欧美先进自然观和保护理念自上而下实施的“堡垒式纯封闭保护”引发了非洲当地居民的报复性抵抗活动。为改变这种对立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起,非洲的自然保护开始提倡并实施“居民参与式”保护。现在非洲几乎所有的自然保护项目都涉及“居民参与”,但形式上的居民参与仍然没能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潜力。本书将简单介绍非洲自然保护的历史,结合实例分析“居民参与式保护”的现状,剖析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关注非洲自然保护活动中呈现的新动向,并探讨20世纪无法想象的、新时代非洲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1. 日本自二战后逐渐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非洲研究,经过半
个多世纪的发展,其非洲研究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一些研究成果甚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非洲潜力”丛书由日本京都大学非洲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太田至主编,并由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出版。京都大学在非洲研究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非洲潜力”丛书在京都大学支持下,汇集了日本和以非洲学者为主的其他国家的顶尖学者的成果,代表了国外非洲研究领域近年来在研究观念和方向上的新变化。
2. “非洲潜力”丛书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注重个案研究,且
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特性,在理论方法上能够为中国学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3.“非洲潜力”丛书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对何谓非洲潜力、以何种路径探讨“非洲潜力”、如何将“非洲潜力”作为根源性共生思想来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要脱离西欧中心主义的研究方向,在探究非洲潜力的过程中,力图建构立足于非洲人生活现场的地方性生活世界的观点。
主编简介:
山越言(YAMAKOSHI Gen),京都大学大学院亚非区域研究研究科副教授,京都大学理学博士,主要著作:《生态人类学讲座8:人化》(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合著)等。
目黑纪夫(MEGURO Toshio),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研究机构研究员,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肄业,博士(农学)。主要著作:《彷徨的“共存”与马赛人——从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现场出发》(新泉社);《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地区的纷争与权威所在——比较肯尼亚南部马赛部落所有形态的多个不同事例》(《亚非区域研究》14(2):210—243);《再论“共存”——东非2 地域社会中人与野生动物间的关系分析》(《环境社会学研究》19:127—142,与岩井雪乃合著)。
佐藤哲(SATO Tetsu),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教授,上智大学研究生院理工学研究科博士(理学),主要著作:《田野科学家:区域环境学的构想》(东京大学出版会);《环境政策的新地平线丛书8 背负环境的人与机构》(岩波书店,分头执笔);《日本的公地思想》(岩波书店,分头执笔)。
译者简介:
樊晓萍,硕士,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日本筑波大学访问学者。日语偏误与日语教学学会、汉日对比语言学研究(协作)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会员。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2部。
目录
序章 非洲的自然属于谁?——参与式自然保护活动的现状与未来
第1部分 自然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第1章 不捕杀的伦理与捕杀后保护的理论——对非洲狩猎运动的思考
1引言
2非洲大陆自然的“发现”“破坏”与“保护”
3支持居民参与式保护模式的野生动物旅游业的尴尬境地
4结束语
第2章 森林原住民、侏儒象、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非现状——对非洲狩猎运动的思考
1森林原住民的心声
2森林与野生动物消失了——热带雨林伐木业
3森林与野生动物的消亡——侏儒象的生存危机
4关于自然保护区是否应该存在的问题——古与今
5森林与森林原住民的未来——处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夹缝中
第3章 神圣森林与动物的未来——加强原有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对话
1是谁守护了非洲的自然
2守护非洲自然的原有知识
3与黑猩猩和平共处的博苏村
4与黑猩猩研究者的相识
5博苏村黑猩猩保护的40年
6亲近人类的原罪
7村民眼中的黑猩猩保护
8基于主体性与对话的未来
专栏1 与生活在城市中的野生豹和平共处——对内罗毕国家公园周边居民的关怀
第2部分 对居民参与式自然保护的重新审视
第4章 因种类丰富而被掠夺的野生动物——坦桑尼亚的居民参与式自然保护
1围绕“居民参与式自然保护”的争论
2塞伦盖蒂地区参与式自然保护项目的变化——从丛林肉到土地
3对“目的式参与”的挑战——坦桑尼亚生态社区项目
4太过富有魅力的塞伦盖蒂
第5章 非洲热带雨林的文化多样性与参与式保护——对比两个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区社会
1非洲热带雨林的参与式保护现状
2两个调查地和当地居民
3在两个调查地开展的保护和开发实践
4结束语
第6章 社区主导型共同管理的论说
1易卜之死
2社区主导型自然资源管理与共同管理
3班邦共同体海洋保护区
4被无视的渔民的声音
5角色各异的“渔民们”
6易卜、让和艾达尔
7弱者中的强者
8社区主导型共同管理的窘境
9应该为谁谋幸福——易卜的所求
专栏2 新保护模式的理想状态 ——“参与式自然保护”的变迁
第3部分 自然保护的新潮流及其未来
第7章 新自由主义保护模式与居民参与——埃塞俄比亚为避免野生动物保护区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所采取的措施
1后“可持续发展”——对市场经济法则的推崇
2主流化的国际环保非政府组织
3新自由主义型保护模式的具体案例——国家公园的民营化
4被忽视的居民参与
5避免冲突的做法——通过谈判提出替代方案
6结束语
专栏3 从埃博拉出血热的肆虐中窥见的独立
第8章 马赛人奥运会的未来在哪里?——肯尼亚南部“社区主导型保护”的半个世纪
1基于长达半个世纪的“社区主导”经验的思考
2生活在稀树草原上的马赛人
3安博塞利地区野生动物保护与马赛人之间的争斗
4马赛人奥运会的理想与热情
5“社区主导型”野生动物保护的未来与当地社会的“潜力”
专栏4 非洲自然保护研究30年
终章 自然保护活动中的非洲潜力所在及其将来
1非洲自然保护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2居民参与式保护模式的产生与主体性的所在
3“居民参与”所开启的会谈
4 “我们”能做什么
非洲自然保护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非洲的自然究竟属于谁?这个问题本身就很难回答。首先,它属于非洲人民。再仔细思考下的话,也有可能出现别的答案,比如,它属于全人类,甚至属于生活在那里的所有生物。本书并不是以这种环境伦理学方面的争论为主题,而是结合近代史上非洲自然的真实所属,围绕目前在非洲各地的自然保护现场中人们直面的、非洲的自然是谁在管理和消费、今后非洲的自然应该属于谁等诸多深刻的现实问题,尝试挖掘非洲的潜力所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主要围绕当地居民对自然保护活动的参与等实践展开,有时甚至可能包含悖论。我们从各个事例中挖掘出生活在当地的人民的潜在自然观和固有知识,并探讨当地居民自主解决地区问题的积极可能。
现在,非洲的自然正面临各种威胁。因商业采伐、人口激增所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因滥捕、偷猎所导致的生物资源的大幅减少等诸多问题在各地层出不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被象牙的国际非法交易利益所驱动的非洲象的偷猎问题。无论非洲象的所有国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全副武装、拥有最新通信设备的偷猎者仍在不断地猎杀非洲象。这是让人惨不忍睹的现实。另外,本世纪初在非洲各地爆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等人兽共患传染病也使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便于商业采伐,通往热带雨林腹地的交通设备不断完善,而旅游、研究活动的深入也使人类能够更接近野生动物。这些让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不断扩大。以2001年在加蓬等国盛行的埃博拉出血热为例,同样的病毒导致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大量死亡。的确,作为受害者的自然和野生动物有着令人同情的一面,有时所谓的自然保护甚至就是个悲剧。但把所有的人类都看成加害者,把问题简单看作自然与人类的对立,这样刻板的自然保护容易让我们在非洲的实践中看不清问题的真正所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究竟是谁贪图了非洲的自然,使它陷入了危机?有关自然保护必要性的宣扬、保护区的设立等措施开始在非洲大陆实施是在20世纪前半期欧洲列强开始他们的殖民统治时。其目的是满足欧美殖民入侵者与游客狩猎运动的需求。殖民统治下的非洲人民不仅被剥夺了自然资源的管理权,他们为了生计所开展的狩猎活动以及烧荒等农耕活动也被单方面判定为是对自然的破坏活动。在旨在排除人类活动、保护“原生态的”的野生自然的自然保护区被设立时,当地居民还被迫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为它面临外部危机,所以也应该被保护”,拥有悠久历史的非洲的自然被外国殖民势力所引进的、西欧各国在现代史上培育出来的特殊自然观重新定义。可以说,非洲的自然保护是彻头彻尾的外发性保护。本书围绕非洲自然保护所开展的讨论就是以这样的另一个悲剧为出发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