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封侯,22岁封禅他用十年重绘大汉版图。
★决战定襄,平定河西,扫平漠北,犁庭扫穴,大破匈奴,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他奏响了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历史强音。
★从18岁投身沙场,到24岁英年早逝,短短6年间,霍去病6次出击匈奴,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为汉朝的和平与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一生,犹如划破夜空的流星,短暂却无比绚烂,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
★他以少年之躯,诠释何为家国担当。他以一己之力,重塑华夏文明的安全边界。他以传奇人生,成为华夏精神符号。
骠骑耀汉:霍去病的传奇征程
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这位在千里大漠中如闪电般奔袭的少年将军,以其短暂却辉煌的一生书写了一段令后人热血沸腾的传奇,成为中国历史天空中一颗极为耀眼的星辰。
霍去病因姨妈卫子夫一朝选在君王侧而成为汉朝外戚,但他并未沉醉于富贵的生活之中安享逸乐。他渴望奔赴沙场、卫国保疆,建功立业的志向在他年少的心底已经深深扎根。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霍去病志存高远,且精通骑射之术,年少时便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与器重,成为天子近臣。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后积极谋划解决长期困扰汉王朝的匈奴难题。自汉朝建立伊始,匈奴便频繁侵扰边境,骠悍的匈奴铁骑瞬间突至,转眼间又如狂风般迅疾逝去,踪迹难觅。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征讨匈奴,不料被匈奴大军围困于白登山,经贿赂匈奴单于宠爱的阏氏才得以突围逃脱。经过这一战,刘邦认识到了匈奴的强大,将对付匈奴的战略由主动进攻改为求和。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大幅增强。为了彻底解除匈奴之患,汉武帝大力发展和训练骑兵,同时着力挖掘和培养青年将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霍去病跟随舅舅卫青刻苦练习骑射技术,很快便脱颖而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从18岁投身沙场,到24岁英年早逝,短短6年间,霍去病6次出击匈奴,参与了定襄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重大战役,为汉朝的和平与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一生,犹如划破夜空的流星,短暂却无比绚烂,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
多数名将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战争磨炼,方能成就一番功业。而霍去病则不同,他天赋将才,宛如一颗横空出世的年少将星,在统兵作战之前,他没有丰富的军旅经历,也没听闻过多少战鼓之声。但他18岁初次出征时便旗开得胜,崭露头角;20岁时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兵大将,成功收复河西地区;22岁时更是统率大军,在漠北之战中扬威。
霍去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年少时就在军事上达到了许多将领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后世的军事人物对他推崇备至、赞扬有加,明朝名将戚继光曾发出这样的惊叹:卫青、霍去病、谢玄、岳飞、中山武宁王(徐达),他们是神仙吗?还是和我们一样的凡人呢?宋代军事理论家何去非也感慨道:卫青出身低贱,从奴仆中崛起;霍去病则在富贵骄纵的环境中成长而奋起。他们辗转征战万里之遥,所到之处没有不攻克的,声威和功绩震动天下,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过他们。这两个人的才能,难道是来自平时的学习训练吗?这也是上天赋予他们的啊。
屡战屡胜,百战不殆。胜负乃兵家常事,战争是双方激烈的对抗,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战而胜或许不难,连战连捷也有可能,但要做到百战不殆,几乎难如登天。然而,霍去病打破了这一常理,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先后6 次率军出征,每一次都高奏凯歌,得胜而归,连战连捷,堪称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连撰写《史记》的司马迁在为霍去病作传时,面对他如此辉煌的战绩,也感到难以解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霍去病都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这种持续的、卓越的表现,彰显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
战功赫赫,战果辉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霍去病在短短6年的军事生涯中,歼灭、俘虏匈奴士兵达15万人之多,成为西汉时期歼敌数量最多、战果最为辉煌的将领,在整个西汉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在他的铁血征伐下,在大漠上纵横驰骋上百年的匈奴低下了骄傲的头颅,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被迫放弃了马踏长城的野心,蜷缩在漠北苦寒之地,在辽阔的草原上四处流浪,几乎找不到立足之地。
用兵如神,不拘古法。战争是一门充满变数与创造性的艺术,而霍去病的用兵策略堪称神来之笔。汉武帝曾建议霍去病认真研读兵家著作,以提升军事理论素养,霍去病却回应道:只是看(作战时的)谋略计策怎么样罢了,不必非要学习古代兵法。这一看似傲气的回答,实则蕴含着他对战争的独特见解。兵无常形,传统兵法往往不适用于大漠草原这一独特的作战环境,因此霍去病大胆创新,独辟蹊径,自创战法。一是运用闪电战术。霍去病用兵风格凶猛凌厉,他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以快速突击的方式率领军队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收放自如。他的军队行动起来,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如闪电般迅猛,如雷霆般震撼,令匈奴军队闻风丧胆。二是实施远距离迂回和长途奔袭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作战中,他善于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出奇制胜。例如二征河西时,他采取迂回战术,长途辗转千里,巧妙避开匈奴军队的正面防线,从后方发起突然攻击,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成功解决了骑兵在沙漠、荒原等全新战场环境下作战所遇到的一系列战术难题。他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极大地提高了汉军在荒漠中行军作战的机动能力,增强了汉军的攻击力,使汉军成为匈奴人在荒漠战场上最为忌惮的对手。
威望崇高,深得军心。翻开中华名将谱,那些声名显赫、功业卓著的将帅,大多以爱兵如子著称。战国时期的吴起,与士兵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有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亲自为其吸吮脓液,因此卒伍和睦,上下一心,使得魏军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李广也是一位深受部下爱戴的将军,每次得到赏赐,他都与士卒分享,以至于他自刎时三军为之号泣痛哭。霍去病则不同,他少年显贵,在军中地位极高,说一不二,独断专行,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感觉,甚至以不省士而闻名。然而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锐勇之士,纷纷慕名投奔霍去病,甘愿追随他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显亲扬名。即便追随他奔赴到大漠的尽头,士兵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以及令匈奴人胆寒的战斗力。究其原因,在于霍去病凭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勇气概,征服了部属,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这种别具一格的将士关系,在历史上独树一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霍去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军事威望。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候骑出纷纷,元戎霍冠军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余,在漠北大战中,霍去病统率雄师长驱直入,纵横驰骋三千多里,深入匈奴腹地,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建立了不世功业。这场战役在当时堪称登峰造极之战,兵威之盛,天下无二。这样的完胜战例,在中国历史上是少之又少。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令人惋惜的是,霍去病6次出征皆毫发无损,却在漠北大战两年后英年早逝,年仅24岁,这一突然变故成了中国历史上一大千古谜团。霍去病的早逝,让无数人为之扼腕长叹,唏嘘不已。他的一生,惊艳出场,辉煌谢幕,如同一条神龙,在天空降下风雨,然后飞驰而去,一闪而逝,只留下一段战神传奇供后人评说。这段传奇,既壮烈又凄美,既令人热血澎湃,又使人感伤不已,其中滋味,五味杂陈,难以用笔墨形容。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亦造就时势。西汉与匈奴之间酝酿已久而爆发的冲突,为霍去病提供了崭露头角的舞台。他在弱冠之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塞外的征战中脱颖而出,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勇士。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后人对霍去病的仰慕和崇拜,不仅仅是对一位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是对他所代表的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