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兰星讲述了一个关于巴厘的精神实践如何在 1000多年里巧妙地创造了世界上极微妙、多产的文化与农业系统的精彩故事,运用复杂性理论剖析一个高度复合且适应性强的系统如何运行,以及水神庙合作网络的社会基础。
兰星通过将权力归于印度教的男性原则,将生产系统归于印度教的女性原则,重新处理了巴厘岛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论证印欧人的等级制思想与南岛语族的平等主义模式的并存机制,水利系统并非权力集中的手段,反而通过水神庙系统确保了平等的社会网络。这一解释比剧场国家概念更加本土化,也更加系统和完善。兰星对东南亚传统水利事业与绿色革命的研究证明,那些曾被西方视为 迷信 的理念与实践能够提供知识与经验上的真正教益。
史蒂芬·兰星的《完美的秩序:认识巴厘的复杂性》是继格尔茨的《尼加拉》和巴特的《巴厘的诸世界》之后,人类学产生于巴厘岛的最重要的民族志作品,也是研究水利社会、印度教宇宙观、生态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经典之作。
作者史蒂芬·兰星(J. Stephen Lansing),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教授。对巴厘岛、婆罗洲和马来群岛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性、社会生态模型和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尤其出名。他是美国圣达菲研究所和维也纳复杂性科学中心的外聘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霍夫曼全球商业与社会研究所、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新加坡分校的访问学者。其多部著作中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被很多专家学者大量引用。译者侯学然,1988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四川大学新闻学学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博士,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研究经济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文化遗产。著有《肃南裕固族历史叙事的人类学研究》《作为知识的遗产:响水稻作探源与实践研究》,在《西北民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001 第一章导 言
023 第二章苏巴克和水神庙的起源
071 第三章水山合作的兴起
095 第四章暴君、巫师和民主主义者
133 第五章理性的符号
171 第六章最高的神明
209 第七章实现完美的秩序
237 苏巴克研究的其他出版物
245 索 引
271 附录: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