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传声》刊刻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作者徐大椿在继承前代曲论研究基础上,观察清代前期演唱实践,对声腔演唱进行系统研究后写作而成。《乐府传声》在清代时便被视为曲学重要著作,也可视为我国第一部较系统论述声腔演唱之声学专著,它标志着中国乐论中声学研究已有独立的理论著述。
本书采文献考证方法,依据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各朝史料及中国古代乐论、唱论、曲论、剧论等史料,系统地研究《乐府传声》,以声、字、板、口法、宫调、辞情作为研究核心,考证作者徐大椿生平及《乐府传声》成书及版本情况,对《乐府传声》所论曲之源、流进行理论梳理,从曲唱中的声、字、板三个维度进行挖掘,对《乐府传声》所论演唱口法进行逐一分析,剖析《乐府传声》有关宫调、声情、谱字与演唱关系的论述,并对所载《鹿鸣》我有嘉宾谱字旋律进行小考与译谱。是书采曲学理论与曲唱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乐府传声》这一声学著述的研究内容逐一剖析,对中国传统曲论中的声学论述进行系统梳理,为深化中国传统唱论、曲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着眼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今天的中国声乐艺术实践。
绪 论 ………… 1
第一章 徐大椿生平与《乐府传声》的成书、刊本考论 ………… 11
第一节 徐大椿生平考证 ………… 13
第二节 徐大椿的主要成就及其著述 ………… 21
第三节 《乐府传声》的成书年代与刊本 ………… 23
小 结 ………… 30
第二章 《乐府传声》所论曲之源、流 ………… 31
第一节 元曲家门:《乐府传声》的源之所宗 ………… 34
第二节 南北曲与明代声腔 ………… 43
第三节 清代中叶前戏曲声腔情况 ………… 64
第四节 曲之可变者与不可变者 ………… 66
第五节 《乐府传声》观察的声腔对象 ………… 72
小 结 ………… 74
第三章 声、字、板 《乐府传声》对声音之本的认识 ………… 77
第一节 声形、发声部位与声韵 ………… 80
第二节 字调演唱 ………… 117
第三节 曲牌体视野下的板与声 ………… 131
小 结 ………… 142
第四章 口法 徐大椿对前代曲论继承之上的整合、发展 ………… 147
第一节 曲、辞与演唱口法 ………… 150
第二节 声与口法 ………… 165
第三节 从吐字、句韵看《乐府传声》对前代曲论有关字、句演唱的整理
和再认识 ………… 230
小 结 ………… 235
第五章 声情与辞情 ………… 241
第一节 宫调与声情 ………… 244
第二节 曲情 ………… 258
第三节 谱字与声、情 ………… 261
小 结 ………… 270
结 语 ………… 273
附录:中国古代演唱理论研究内容之梳理 ………… 280
参考文献 ………… 302
跋 …………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