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亿年前,一颗行星与地球发生创世碰撞,改变了整个太阳系,地球多了一个亲密伴侣月球,她以潮汐为笔,在海洋脉动间书写地球的命运史诗。
《天穹之镜》是一部以月球为棱镜,洞见时间本质、地球生命演化、人类文明进程以及科技发展历程的恢弘杰作。它深刻揭示了月球如何塑造并成就了我们。
科学作家丽贝卡·博伊尔凭借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以及跨越科学与人文的独特视角,引领读者纵横万年时空,回溯地球与人类的漫长史诗从月球的诞生、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到文明的曙光初现、宗教的萌芽嬗变,直至科学的启蒙与勃兴。本书深入剖析了地球与月球的物理关系及其生物学影响,拉开了地月关系的壮阔帷幕,揭示了月球对人类自身的塑造力量,并精辟诠释了月球在人类自我认知长河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
本书出版后,深受读者与媒体好评,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荣获国家畅销书奖,《纽约时报》编辑推荐奖登,《洛杉矶时报》科学图书奖,被《科克斯书评》誉为地月关系的终极通识读本。《美国科学人》推荐为青少年科学与人文通识启蒙经典。
这部融合天体物理学、考古学、科学史与文明史的跨界典范,映照出人类认知宇宙的壮阔征程。它引领我们凝视环形山中的岁月刻痕,见证人类叩问苍穹的永恒浪漫。是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读一读的科学人文启蒙经典。愿你在本书的引领下,仰望星空,宇宙将赐予你力量、智慧和灵性。
- 美国国家畅销书奖,《纽约时报》编辑推荐奖,《洛杉矶时报》科学图书奖,入选国家图书奖
- 欧美青少年科学人文推荐读本
- 一本关于时间、地球生命、人类文明、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月球如何成就我们的通识读本从潮汐力到塑造地球生命史
- 三大知识体系:自然史从月球形成到生命演化;文明史月神崇拜崇拜到文明进程;科学史从科学启蒙到太空探索
- 一部融合天体物理学、考古学、科学史与文明史的跨界典范
- 从创世神话到人类文明的演进
- 从月神崇拜的原始科学到现代探月的壮丽征程
- 从冷战太空竞赛到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 45亿年来,月球如何改变地球、引导进化并造就了我们。
- 史诗般的规模,近乎诗意的叙事美感,将改变你对地球、月球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 读懂月球,也就读懂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中文版序:天穹圣镜映照人类文明壮丽史诗
科学作家丽贝卡·博伊尔在《天穹之镜:月球启示录》这部横跨科学与人文的鸿篇巨制中,为我们揭开了地月关系的壮阔帷幕。她带领读者回溯地球与人类的漫长历史,从月球的诞生、地球生命的演化,到文明的兴起、宗教的起源,直至科学的启蒙与发展。本书深入阐述了地球和月球的物理关系及其生物学影响,揭示了月球如何塑造我们自身;同时,它也深刻探讨了月球在人类自我认知过程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这是一本关于时间、地球生命、人类文明、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月球如何成就我们的通识杰作。
宇宙碰撞:生命摇篮的诞生密码
博伊尔在开篇便揭示一个震撼真相:月球与地球实为忒伊亚之劫孕育的孪生姐妹。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亚与地球剧烈碰撞,其散落的碎片最终凝聚成月球。这场创世撞击不仅锻造了独特的地月系统,更赋予了月球三重神圣使命:
- 地球传记的首席作者:月球以引力之笔撰写着行星的演化史,向我们诉说着地球的故事。
- 生命节律的终极守护者:月球的引力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使其保持约23.4的倾角,确保了季节的稳定更替。这为珊瑚产卵、植物光合作用乃至人类基因表达,设定了永恒的节律。
- 生命登陆的隐形推手:月球引力引发的潮汐力,在远古地球浅滩创造出干湿交替的环境,宛如一台进化加速器。正是在这潮起潮落的韵律中,DNA分子加速编织,为生命踏上陆地铺平道路。
文明之镜:从月神崇拜到文明演进
博伊尔以考古学家般的敏锐,引领我们探访史前人类与月球建立联系的遗址。那些古老的仪式用具和测量器具,层层包裹着被遗忘的文化意义,见证了人类对月球悠远而持久的迷恋。这些触摸文明的月光印记,深刻勾勒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轨迹:
- 沃伦菲尔德遗址(苏格兰):这座距今约一万年的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天文历法遗迹。其12个坑穴组成的阵列,构成了人类最早的月球日历,印证了先民如何依据月相规划农事与祭祀。
- 内布拉星盘(德国):这件三千年前的青铜杰作,用于描绘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古人通过观测月相变化来计量时间,星盘上的黄金新月与星群图谱,正是史前人类精准进行月相观测的明证。
- 美索不达米亚的觉醒:月球在早期宗教中占据核心地位。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与月球相关的神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神灵之一,甚至可能是最早的神灵。在月神的指引下,苏美尔人将太阴历转化为社会权力的基石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到恩赫杜安娜的颂诗,月亮成为帝国统治的精神图腾。
科学征程:从水晶天球到深空纪元
博伊尔以恢宏笔触重现月球的科学启蒙与发展之路。她穿梭于古代世界,从巴比伦、埃及到希腊、罗马,考察了托马斯·哈里奥特、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等早期天文学家对月球的系统观测。正是这些观测,为研究自然世界确立了新方法,并溯源至欧洲现代科学的发端。博伊尔赋予历史人物鲜活的生命,细致刻画他们的信仰与世界观,使历史叙述超越了静态故事的写作范式。
本书最后部分回顾了20世纪的月球探索历程,并对未来的科技进行了展望。博伊尔强调,月球对现代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梦想始终根植于人类对月球的集体想象。她并未止步于技术史的罗列,而是巧妙融合科学与文化史,以独特视角重构了太空时代。
未来之镜:开启属于东方的月球新叙事
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未来,月球将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科技的飞跃、经济的增量与资源的拓展,都将系于月球的开发。中国正全力投入科我们跟随博伊尔的笔触,透过这天穹之镜,凝视环形山中的岁月刻痕那里镌刻着地球生命的起源密码,回荡着人类问天的永恒浪漫,更等待着华夏儿女书写崭新的宇宙探索史诗。
作者简介:[美] 丽贝卡·博伊尔(Rebecca Boyle)
美国知名科学记者,《科学美国人》的特约编辑,《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Atlas Obscura》的专栏作家。专注于天文学、太空探索和科学史及人文历史。她经常在粒子加速器、基因测序实验室、蝙蝠洞、湖中央、山顶以及地球上一些最大望远镜的可伸缩圆顶进行采访报道。也常为《纽约时报》《史密森尼航空航天》和《大众科学》撰稿。她的作品常发表在《连线》《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自然》《科学》《大众机械》《新科学家》《奥杜邦》《蒸馏》和许多其他出版物上。
丽贝卡·博伊尔的作品曾多次被选入《美国最佳科学与自然写作》系列,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多次获得写作奖。
曾获奖项:2019 年乔纳森·埃伯哈特行星科学新闻奖;2019 年美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分会大众写作奖;2009 年科罗拉多美联社编辑和记者环境报道一等奖。
译者简介:李桂杨
四川荣县人。1958年生,1981年毕业于四川达县农学院。文史工作者,作家,翻译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重庆市第二届科技顾问团成员;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特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自1980年代初开始,从事科技、人文领域的英汉、日汉翻译工作40余年。译有《高效能人生》《债务网络: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程》等作品;另译有《世界的运河》《埃及古文字》等科普文章20余万字散见于报刊;著有《养心亭随笔》《张森楷评传》《黄右昌诗稿笺注》《黄宏嘉传》等著作。
中文版序 / 7
引 言 / 11
第一部分:月球的诞生
第一章 不一样的星球 / 003
第二章 月球的诞生 / 017
第三章 地球的传记作家 / 043
第二部分:月球如何成就我们
第四章 月球与物种起源 / 067
第五章 在时间的起点 / 095
第六章 早期的文明与时间的罗盘 / 119
第七章 天空的装饰 / 139
第八章 探索之旅始于月亮 / 169
第三部分:我们怎样塑造月球
第九章 我们眼中的月亮 / 199
第十章 心灵之旅 / 227
第十一章 鹰与圣物 / 245
第十二章 我们的第八大洲 / 277
译者后记 /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