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义稿》是傅斯年先生1927年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时的课堂讲义,也是近现代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在此书中,傅斯年发幽阐微,提出许多特异的见解,虽为学术著作,但并不深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常备的一部实用手边书。
1、当年打破成见之作,具有深刻历史意义。采用中国传统考据学和西方语言学、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令诗经研究回归文学本质而不加入政治诠释,是一部纯粹的文学之作。
2、是无障碍畅读《诗经》的导航员。系统性梳理历代《诗经》研究脉络,对相关知识点采取重点爆破方式,掰开揉碎耐心分析,语言朴实好理解,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无论是阅读新手还是学术进阶都用得上,看得懂。
3、不止讲涉及《诗经》的文学知识,更是一部诗经地理学、诗经艺术学专著,多角度解秘《诗经》这座蕴含大量知识点的宝库,看完秒变诗经达人。
叙语
下列关涉《诗经》之讲义十二篇,大体写就于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其《周颂》一篇,十一月所写,论文辞之一节,次年一月所补也。日中无暇,每晚十一时动笔写之,一日之劳,已感倦怠,日之夕矣,乃须抽思,故文辞不遑修饰,思想偶涉枝节。讲义之用本以代言,事既同于谈话,理无取乎断饰,则文言白话参差不齐之语,疏说校订交错无分之章,聊借此意自解而已。其中颇有新义,深愧语焉不详,此实初稿,将随时删定,一年之后,此时面目最好无一存也。此为论经之上卷,所敷陈诸题多为叙录《诗经》而设,中卷将专论语言文字中事,下卷则谈《诗经》旁涉所及之问题,均非今年所能写就。若所写就者,幸同学匡其失正其误也。
诗三百篇自是一代文辞之盛,抑之者以为不过椎轮,扬之者以为超越李杜,皆非其实。文学无所谓进步,成一种有机体之发展则有之。故一诗之美,可以超脱时间,并非后来居上;而一体之成,由少而壮,既壮则老,文学亦不免此形役也。《诗经》之辞,有可以奕年永世者,《诗经》之体,乃不若五言七言之盛,则亦时代为之耳。欣赏之盛,尽随主观,鸠摩罗什有言,嚼饭与人,乃令呕哕。故讲习《诗经》最宜致力者,为文字语言之事,兹编未之及,留待中卷,以此事繁博非短时整理所能得其条贯。若论文辞一节,应人之请强为主观之事作解说,恐去讲章无几,删之亦可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稿》拟目中三节涉及《诗经》者(第二篇四、五、八),即以此卷代之。此卷所论为叙录《诗经》,文学史中所应述说,理非二事,故不别作。
十八年一月二十日写记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生于山东聊城。中国近代文史语言学家、教育家,毕生提倡白话文学,宣扬新思潮。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国文系、历史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1928年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之聘,筹办历史语言研究所,并出任所长。1949年随历史研究所迁往台北,并兼任台湾大学校长。著作有《诗经讲义稿》《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性命古训辨证》《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等。
目 录
叙 语 1
泛论诗经学 3
一、西汉诗学 8
二、《毛诗》 9
三、宋代诗学 11
四、明季以来的诗学 13
五、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14
《周颂》 18
周颂说(附论鲁南两地与《诗》、《书》之来源) 18
《大雅》 46
一、雅之训恐已不能得其确义 46
二、《大雅》的时代 47
三、《大雅》之终始 49
四、《大雅》之类别 50
《小雅》 53
一、《小雅》、《大雅》何以异 53
二、《小雅》之词类 55
三、雅者政也 58
四、《雅》之文体 59
《鲁颂》、《商颂》述 60
一、《商颂》是宋诗 61
二、《商颂》所称下及宋襄公 63
三、《商颂》非考父作 67
《国风》 70
一、国风一词起来甚后 70
二、四方之音 71
三、诸夏和《国风》 75
四、起兴 76
《国风》分叙 78
一、《周南》、《召南》 78
二、邶鄘卫 81
三、王 86
四、郑 87
五、齐 88
六、魏 89
七、唐 90
八、秦 91
九、陈 92
十、桧 93
十一、曹 93
十二、豳 93
《诗》 时代 95
周诗系统 96
非周诗 97
《诗》地理图 98
《诗》之影响 99
论所谓讽 101
《诗三百》之文辞 109
附录
文学革新申义 132
诗部类说 145
风 146
雅 153
颂 155
《诗经》中之性、命字 165
一、论《诗经》中本无性字 165
二、《诗经》中之令、命字 166
宋朱熹的《诗经集传》和《诗序辨》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