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如何在围手术期和重症监护医学中使用先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来监测和优化心血管动力学。该书概述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技能,包括有创、微创和无创方法在内的不同技术,以及针对不同手术患者群体的围手术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治疗的算法和治疗策略。本书所有章节都具有学习导向的风格,并用表格和数字来概括主要内容。该书适用于使用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专家和住院医师;它反映了当前监测工具的适应症和局限性,并讨论了治疗策略。它还帮助读者将心血管动力学监测的新知识融入临床实践。
该书由国际著名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的专家学者所撰写,涵盖了血流动力学的生理学背景知
米哈伊尔·基洛夫是是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北部国立医科大学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系的系主任。弗谢沃洛德·V.库扎科夫是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北部国立医科大学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系的教授。贝恩德·绍格尔是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中心麻醉学教授和麻醉学顾问。张浩,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第1 部分 压力监测
1. 压力:生理背景
1.1 基础物理学和生物力学
1.2 压力单位
1.3 压力测量
1.4 压力曲线和数值
1.5 血压、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
1.6 小结
2. 体循环动脉压
2.1 生理学基础
2.2 测量方法的演变
2.3 振荡血压测量法
2.4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
2.5 血管减压(容积钳)技术
2.6 基于监测的动脉压力管理
2.7 小结
3. 中心静脉压
3.1 概述
3.2 介绍
3.3 中心静脉压曲线的形态学研究
3.4 中心静脉压的决定因素
3.5 中心静脉压的解读
3.6 中心静脉压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
3.7 中心静脉压升高的风险及展望
3.8 小结
4. 肺部血管压
4.1 生理学基础
4.2 测量
4.2.1 有创肺动脉导管检测
4.2.2 无创监测(超声心动图)
4.3 肺动脉压力的临床应用
4.4 肺动脉闭塞压的临床应用
4.5 小结
5. 心输出量的生理学背景知识
5.1 定义和不足
5.2 临床意义
5.3 心输出量的指标
5.4 心输出量的生理值
5.5 心输出量在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中的位置
5.6 心动周期与心输出量决定因素的相互作用
5.7 心输出量的能量成本
5.8 小结
6. 肺动脉热稀释法
6.1 肺动脉导管和肺动脉热稀释法
6.2 肺动脉热稀释法的背景
6.3 推导和计算而来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6.3.1 血管阻力
6.3.2 每搏功指数
6.3.3 右心室功能指数(RVFI)
6.3.4 血管容量
6.4 临床实践的分步进行法
6.4.1 步骤1:指征
6.4.2 步骤2:准备工作和获取肺动脉闭塞压
6.4.3 步骤3:进行肺动脉热稀释法
6.4.4 步骤4:血流动力学变量的计算与解释
6.5 肺动脉热稀释法的风险和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