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是康乾盛世〞的最后阶段,也可以说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起点。乾隆皇帝既是盛世的缔造者,将封建君主专制推向高峰,也是使盛世走向凋零的罪魁祸首。乾隆空有伟大构想,缺少现实的支撑,在面对世界大势的飞速发展时,错失机遇,盛世之下,百弊丛生。那么,乾隆究竟是怎样的皇帝?乾隆宽严并济的驭臣之术,是怎样失灵的? 是什么导致乾隆朝世风日下? 乾隆推崇的忠孝观是如何出现裂痕的? 考据学是否蕴藏着科学精神的因子? 学术文治昌隆、十全武功,乾隆的宏伟规划中隐藏着哪些变化的危机?文字狱重压之下,乾隆时期的文人如何挣扎求存?盛世皇帝真的是乾隆的自我标榜吗? 清朝大势如何走向?为何错失了世界发展的机遇?本书全面描摹乾隆盛世图景,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您全面解读乾隆朝及其危机应对之道。
朱墙深锁,多少轻歌曼舞,变成黄卷中一抹模糊的浅笑,多少风流旧事,化作寒雨疏星。清代帝王将相已然深埋黄土,情痴爱怨的一生已化为历史的尘埃,从统一女真各部到定鼎中原、入关称帝,再到所谓的康乾盛世,直至晚清的风雨飘摇,滚滚长江东流去,斜阳独照旧楼台。溯影流光,去看一番乾隆朝的景象。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出生,嘉庆四年(1799)去世,享年88岁,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多的太上皇,实际执政达63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是他的年号,寓意天道昌隆。对于乾隆,学界有很多争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他缔造了乾隆盛世,同时,他也将封建君主专制推向了高峰,只有伟大的构想,缺少现实的支撑,闭关锁国,造成了盛世的危机。
乾隆究竟是怎样的皇帝?
乾隆宽严并济的驭臣之术,是怎样失灵的?
是什么导致乾隆朝世风日下?
乾隆推崇的忠孝观是如何出现裂痕的?
考据学是否蕴藏着科学精神的因子?
学术文治昌隆、十全武功,乾隆的宏伟规划中隐藏着哪些变化的危机?
文字狱重压之下,乾隆时期的文人如何挣扎求存?
盛世皇帝真的是乾隆的自我标榜吗?
清朝大势如何走向?为何错失了世界发展的机遇?
本书以正史为依据,分析乾隆朝的历史大趋势,重新观照乾隆的盛世一生,从历史的细节出发,解读乾隆复杂性格的成因,探究乾隆朝发展的潜力与危机。传统社会沉积着的矛盾让乾隆面对世界的发展有着一种钝感,他的复杂性格又使得大清朝这艘巨轮不能御风而行,成为凋零的盛世。
中华文明底蕴深厚,有着无限的潜力,找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砥砺风雨,方能提振精神,繁花如歌。
娴清
前言 001
一 乾隆的危境突围 001
(一)传位的谜团 001
(二)对亲王宗族的双面手段 014
(三)后宫、外戚、宦官三重较力 023
二 御臣之道 032
(一)宽严相济的统治之道 032
(二)辨实查虚制权臣 046
(三)新班底的新作为 063
(四)监察吏治 071
(五)科举制度的优化与背离 083
(六)约束八旗 092
(七)反贪之矛盾 098
三 执政之能 109
(一)重农悯农 109
(二)藏富于民与齐民之术 121
(三)土地改制的问题 128
(四)良民与刁民 132
(五)从务实走向务虚 140
(六)南巡之多重意义 144
(七)盐政、漕运 151
(八)商业的发展 160
四 十全武功 164
(一)大小金川之战 164
(二)平定准噶尔部 174
(三)定回部及其他 183
(四)八旗与绿营军的训练 188
五 文化战略 192
(一)宋学与汉学理念的对冲 192
(二)考据学与科学精神之错失 203
(三) 《四库全书》的编撰 207
(四)御制诗的发展 222
(五)文字狱 237
六 繁华锦绣藏衰音 255
(一)社会风气之嬗变 255
(二)弄臣的真假混浊 260
(三)天道昌隆的背后 266
(四)民间文化圈层的形成 287
七 世界大势的错会 291
(一)限制通商与闭关锁国 291
(二)英国使团的礼仪之争 301
(三)外访机遇错失的根由 308
(四)求全心态的旧观念 314
(五)军事火器的迷惑发展 316
(六)盛世风声 318
参考文献 321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