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创业一定比上班打工更自由吗?重返职场的她有着明确的答案。
30岁时,年薪百万的大厂高管罗量选择裸辞创业,对自由和财富的美好幻想,让她选择进入宠物赛道从零开始。岂料创业过程远比想象中曲折:
*创业第一关,竟然是拼酒量?
*半夜直播,只有一个观众,要怎么翻盘?
*从营业额突破30万元到被迫裁员,究竟发生了什么?
*关掉公司重回职场,创业经历能否成为简历加分项?
罗量用简洁细腻的笔触,真诚讲述了自己从厌倦职场内卷到勇敢创业的真实经历,书中既有大厂光环背后的无奈与心酸,也有创业路上的荆棘与挑战,更有自我突破的勇气和成长。
如果你不安于现状,对未来感到迷茫;
如果你有过辞职创业的念头;
如果你正在艰难创业……
她的故事会让你直面真实的自己,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
引言
今天是我入职新公司的第一天,职位是某上市公司核心业务的公域增长负责人。
时隔一年半,我从自负盈亏、独当一面的创业者,重新变回了一个高级打工人。HR小哥哥全程陪我办理入职手续,我踩在柔软的地毯上,环视着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在不同楼层间来回穿梭,领资料、拿电脑,不禁回想起过去一年半跌宕起伏的创业经历,虽然没有创业十几年那种宽阔的阅历与跨度,但也让我在重回职场的这一刻,产生了一种恍如隔世般的复杂感觉。
1
说来也巧,我决定创业那一年刚好30岁。
不知道为什么,30岁似乎是很多人身上一个神奇的开关,在这一年突然会有一些奇怪的觉醒,莫名其妙地想要做自己,想要挑战某些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我身边的朋友有的会去蹦极,有的裸辞体验GapYear,而我选择了身体、精神、金钱上三重Hard模式创业。
我22岁毕业,在职场工作了8年。比较幸运的是,由于努力和机遇,我在这8年一直处于职业上升期,离职创业前,也做到了某教育公司的市场总监,可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想要自己做点什么。
这种想要比较复杂,一方面,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我能不能真的独当一面,能不能真的做起来一个还不错的公司;另一方面,我内心深处也想创造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能够以后只为自己打工。
在离职创业前,我采访了不少身边年龄相仿的创业者,更准确地说,都不能称之为创业,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个体户,比如,开个小店、做自媒体博主接广告挣钱。神奇的是,当他们还在职场中时状态是类似的,一旦开始创业或成为个体户一段时间,他们的状态差异就会非常大:有特别开心的,觉得收入没少但更自由了;有觉得一般般的,干啥都有烦心事;也有觉得还不如回去上班的,上班起码收入是稳定的。
但无一例外的是,后悔自己出来折腾的人很少,即使他们又回去上班了,也不后悔曾经折腾过,有点类似我此刻重新入职的状态。
山本耀司说: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需要不断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高水准的东西碰撞,然后才看见自己。即使失败,即使很多人有金钱、时间的损失,但通过这些经历,更能看见自我以及自我的边界,恐怕这才是创业最大的收获。
不过,这好像就是中年人某种共同的悸动,好像被时间推着到了某个分岔口,可能是出于厌倦,可能是出于对老路的悲观,总之是不想再沿着老路往前走了,可又对岔路中未知的艰辛与风景充满迷惘、恐惧和无限遐想。但其实这也可能只是一个我们想象出的岔路口,它并不是真实地横亘在我们成长的物理时间线上,反而更像是我们对生活的某种神奇隐喻,也就是说,当我们真的选择另一种看起来不一样的生活时,岔路就出现了。
我就这样怀揣着复杂的心情与遐想,开始了一次完全不同于打工人的体验,开始自己做老板了,开始了想要创造某些东西的创业之路。事实上,我确实创造了许多,也见到了许多风景,但它们几乎都与我预想的不一样。
从创业伊始到最后结束的一年半里,我仿佛进入了某种时间的虫洞,时间的速度变快了,但时间的宽度却变宽了,同一个时间刻度下被揉进了好多的事。其间有许多困难与突破、自信与崩溃、复盘与思考,待我之后慢慢道来。
值得一提的是,与开始创业相比,关掉公司是一个更难作出的决策,如果创业的开始是理性分析与感性冲动的双重助力,那创业的结束往往就是理性分析与感性不舍的对抗博弈。如何结束,也是我在创业过程中学到的重要一课。
2
与很多新入职的同学一样,HR先是带着我与部门的同事挨个打了个招呼。每当同事问起我之前是做什么的,我的自我介绍里总是避不开这一段创业的经历,但我总会下意识地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可创业好像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字眼,每当同事们听到这个关键词时,不知道是否出于客气,总是发出哇哦,你创过业呀,好厉害呀之类的赞叹。
在我刚入职的一段时间里,我非常不愿提起这一段并不成功的创业经历,每每聊到这里,我总是不自觉地想岔开话题。
不仅如此,我也曾一度羞于告知我的朋友们我重回职场上班了,这仿佛意味着某种我暂时不愿意承认的失败。我一直以来一路高歌的职场进击之路以及别人时常觉得我很不错的人设枷锁,让我在决定中止创业这件事上有远超理性判断的游离与拖延,这其实就是某种不自信。
我曾以为自己需要一段较长的新职场周期,甚至一项新的职场成就,来修复这种不自信,从而能更坦然坚定、从容自信地与别人重新谈起这段并不成功的创业经历,但其实,自信重塑的时间比我想象中的短很多。
投入新的工作后,我能明显感受到过去一年多的创业经历对我心理成熟度、思考深度、决策与判断力的正向影响,以至于我在重回职场的第一周,就能明显感受到我与周围的人不一样,我似乎有一种平静的自信。与创业时身兼救火队长、方向决策者、员工鼓励师的煎熬相比,重新上班简直简单到幸福感爆棚。我在思考、决策、情绪处理等各个方面,像一根皮筋一样被拉长了,拉长的过程完全不自知,现在回过头来,才恍然大悟。
在入职当天办完所有的手续、跟部门同事都认识了一遍之后,我终于坐在了自己的工位上。这种感觉是如此的熟悉又陌生,虽然结束创业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可当我真的坐到新公司工位的这一刻,才算是真正物理意义上的正式回归职场。
我稍微擦拭了一下办公桌,打开刚刚领取的崭新的MacBook,我知道一段新的旅程开始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逐步后知后觉地感受到,我的创业旅程其实并没有终止,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与我时刻共存着。
目录
第一部分
离职创业,迈向我想要的新生活
01创业第一关,竟然是拼酒量?003
02第一次做主播,还是在半夜018
03自己做品牌,还是给别人带货?029
04选品、定价、卖点:你是否愿意把手弄脏?036
05成功发售,第一桶金到手了052
06次月就亏损,这应该是暂时的061
07接下来的三个月,亏损加剧070
08裁员,半年就要裁员了080
09运气的错觉:很多事情只是看起来简单090
第二部分
以最悲观的心态,做最乐观的努力
01与高强度的焦虑共处099
02原来问题出在我想要106
03同行CEO劝我,去算个命吧114
04重新招聘:小公司招人太难了121
05没资本的小玩家,如何留在牌桌上?135
06利润上岸,我竟然想把公司关了?142
07比开始更难的事:什么时候该结束创业147
08曲终人散:结束创业的那一天158
第三部分
走向成长,走向自由与深情
01十字路口:解散公司后我何去何从?165
02面试挑战:创业是履历加分项吗?171
03重回职场:带着平静与自信快乐上班181
04向内觉察:我们与自由的距离195
05保持深情:何为过程,何为目的?202
后记 与自己局部和解
附录 与读者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