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在国家致力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宏伟蓝图中,援藏政策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将西藏这片广袤而神圣的土地与祖国各地紧密相连。医疗援藏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也凝聚着全国医疗工作者的拳拳爱心。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连续派遣了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奔赴日喀则。这本《倾情日喀则 高原共华章上海市第八、九、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纪念册(20222025)》是近三年来上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对口支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一个侧记,反映了上海医疗团队在雪域高原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沪藏两地深厚情谊,更凸显出国家援藏政策的伟大意义与医者仁心的动人力量。
日喀则市平均海拔超过3800米,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稀薄的空气、寒冷的气候、强烈的紫外线,给来自平原地区的援藏医生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初到高原,多数人都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失眠乏力等症状如影随形,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迅速调整状态,积极投入工作。有的医生在高原反应最严重的时候,依然坚守在手术台,为患者实施手术;有的医生不顾身体不适,奔波于各个病房,仔细查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还有的医生利用休息时间学习藏语,只为更好地与当地患者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
在援藏过程中,医生肩负着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重任,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援藏任务。在医疗技术援助方面,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入大量先进技术。在外科领域,成功开展了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让许多原本需要转院到外地就医的患者在当地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诊断技术上,引入先进的检查设备和诊断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医疗援藏的关键环节。援藏医生深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对当地医疗事业最长久的支持。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通过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言传身教,从最基础的操作规范到复杂的病情诊断,耐心指导每一位当地医生,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疗骨干。
面对突发状况,援藏医生更是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担当。疫情来袭时,他们迅速响应,不顾自身安危,冲锋在抗疫一线。在高原缺氧的艰苦条件下,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长时间工作,汗水湿透了衣衫,雾气模糊了护目镜,但他们从未有过一丝懈怠。他们精心救治每一位患者,悉心照顾患者的生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指导工作,为当地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帮助当地建立起一道道坚固的抗疫防线,守护着藏族同胞的生命健康。定日县地震发生后,正在休假的医生毫不犹豫地结束休假,迅速赶回日喀则。他们不顾余震危险和交通不便,争分夺秒地投入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工作中,他们夜以继日地忙碌,对受伤的群众进行紧急救治、转运和术后护理。面对复杂的伤情,他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团队协作精神,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使命,成为震区群众心中的希望之光。
这些努力给当地藏族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许多长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归正常生活。曾经,一些偏远地区的患者因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只能默默忍受病痛的折磨。如今,随着医疗援藏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一些原本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的患者,在援藏医生的帮助下,也得到了及时救助,重燃生活的希望。
这一切成绩的背后,彰显着党的伟大领导。党始终心系西藏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将医疗援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党的政策引领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日喀则的医疗卫生事业中,为援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党的领导也激励着广大医疗工作者积极投身援藏事业,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无私奉献,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医者仁心,在援藏医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地区,只为守护藏族同胞的健康。他们用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用温暖的关怀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在每一次成功的救治中,在每一个与患者交流的瞬间,都能看到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职业的敬畏。
回顾过去三年,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推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对口支援政策,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合发展实际,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推动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沪藏两地的共同努力下,日喀则的医疗卫生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保障当地居民的健康、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向所有参与上海医疗援藏工作的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是你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上海医疗援藏工作的辉煌。希望这本纪念册能成为激励更多人投身援藏事业的动力源泉,让援藏精神在雪域高原不断传承和发扬,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巴桑片多
日喀则市卫健委主任
2025年5月
序二
援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意义深远而重大。回溯1979年全国边防会议,全国支援西藏的总体要求首次提出,自此拉开了对口援藏的伟大序幕。30余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对口援藏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援藏工作的投入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西藏的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贯彻落实援藏工作要求,秉持中央要求、西藏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精心谋划、周密布局、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持续推进援藏工作。30年来,上海在雪域高原深耕细作,不断创新援藏机制,精准对接实际需求,选派精锐力量支援,在各个援藏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2015 年国家启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以来,上海迅速响应,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组建专业团队奔赴日喀则,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上海市第八、九、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作为上海医疗援藏的中坚力量,在这片高原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担当与奉献精神。他们克服了高原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给日喀则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
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工作队大力推动五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高级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相继建成与高效运转,显著提升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已经从一个高原地区性医疗机构,逐步成长为在西藏自治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医疗中心。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年接诊量近30万人次,已实现276种大病不出藏、626种中病不出市、常见易发小病不出县即可得到有效治疗。
在学科建设方面,通过以院包科的创新援建模式,上海各大医院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对应科室深度合作,实现精准帮扶。麻醉疼痛诊疗中心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支持下,开展无痛分娩、术后镇痛等新技术,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的技术力量,在脑血管病、脑肿瘤等疾病诊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帮扶下,医疗水平显著提升,门诊量和住院患者数量持续增长。这些重点学科的发展,不仅增强了医院的综合实力,还吸引了周边地区患者前来就医,逐步形成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效应。
在医学教育和科研领域,医疗援藏工作同样成果斐然。在医学教育方面,工作队助力医院实现实习生生源专业多元化,与多所院校合作完善实习教学管理体系,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创造良好条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拓展和升级,从单一全科基地发展为综合性培训基地,为人才本地化培养和引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师带徒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经验,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众多骨干取得住培师资认证,有力提升了医学教育质量。在科研工作方面,工作队专家带领本地骨干积极申报高原病研究项目,三年来共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级自然基金项目52项、日喀则市级项目34项,实现了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同时,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也迈出重要步伐,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实现专利转化,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医疗,为高原医学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位援藏医生的辛勤付出。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放弃舒适的生活环境,奔赴高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当地的医疗水平提高注入强大动力;他们引入了先进的诊断设备,让疾病的诊断更加精准高效;他们带来了前沿的治疗手段,给众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他们更着眼于长远,重视培养当地的医疗人才,通过师带徒等方式,为日喀则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们还心系基层农牧民,不辞辛劳地深入日喀则的各个县区。在偏远的乡村、牧区,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开展义诊活动,为那些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为农牧民检查身体、诊断疾病、开具药方,还免费发放药品,切实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就医难题。同时,他们积极进行健康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向农牧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这一重要指示,为援藏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所有投身援藏工作的人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这一伟大精神的指引下,上海医疗援藏团队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积极投身于伟大的医疗援藏事业中,为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此,谨向长年扎根雪域、躬身奉献的医疗援藏团队致以最深切的敬意与由衷的礼赞!期待这份承载使命与温情的纪念册,能化作接续奋斗的精神火种,感召更多心怀大爱的白衣战士奔赴高原,续写守护生命、传递希望的动人篇章。
王庆华
上海市第八、九、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长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日喀则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