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世界:邵燕祥谈新诗》是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邵燕祥先生的随笔性质的文集。作者以诗话的体例,就诗人诗作略抒己见,既有对经典新诗的深刻解读,也有对中西方近现代诗歌流派的分析梳理,间或还有对初学写诗者的中肯建议以及关于诗词曲的语言问题的探讨。作者亦是诗人,在诗歌界享有极高的声望,颇具文人风骨,其语言优美雅致,又随性自然,细腻而富于感染力,让读者能领略到诗歌的语言魅力。本书由作者亲自修订增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新诗创作的热忱与期盼。
·随性自然的今之诗话
邵燕祥先生以古代诗话为体例,叙述今之诗话,由诗而事,因世而诗,娓娓道来,随性自然,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与雅致的语言。
·作者生前亲自审定
邵燕祥先生生前曾对书稿亲自进行修订,在打磨文字的同时又增补了部分内容,集中展现了诗人对新诗创作的热忱与期盼。
邵燕祥(19332020),著名诗人、作家,祖籍浙江萧山,1933年出生在北平,北平中法大学肄业,后在华北大学结业。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1978年至1993年在《诗刊》工作,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著述颇丰,诗集《在远方》《迟开的花》分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杂文集《忧乐百篇》《邵燕祥随笔》分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第一编 晨昏随笔
序
一、读新诗
革命者的内心
从凤凰到雷电
诗人高咏
囚徒歌
孙犁和红杨树的两首诗
《塞北晚歌》
气势
袁水拍《火车》
赋静物以动态
秦泥纪念闻一多的诗
《撒尼人》
哲人之诗
天安门广场佚诗
典型情绪的历史记录
一首悼念郭小川的诗
不是爱情诗
写犹大
朔望《只因》
鹿回头
一首无题诗
一首儿童诗
二、读民歌、诗词和外国诗歌
中国亦有行吟诗人
《孙悟空打报告》
少与多,情与事
思妇之词
马与歌
扁担诗
史铁生论陕北民歌的质朴、真情与乐观主义
重视总结歌词创作经验
一声之差
打油诗
一首民间政论诗
两句民歌和两句杜诗
败笔
残月脸边明
千山响杜鹃
雨果《小起义者》
屠格涅夫的《门槛》
艾吕雅的《自由》
《等待着我吧》的三种译文
夏威夷《骊歌》
《斯捷潘·拉辛的悬崖》
三、关于我自己的诗
拟《金沙江上情歌》
《致不知姓名的先生》
指点
从二百四十二行到四十行
政治抒情诗
来历与出处
《比主题》
郭小川的引发
琴与箫
随心所欲的批评
克雷洛夫寓言三则
一句诗
套用
咏鸡
被改诗
《在书架前面》的回响
友贵能诤
友人的鼓励
腐鼠及其他
重读我自己写的儿童诗
四、关于读诗和写诗
流行的意象
新鲜的意象
地理课本上的诗
习惯
比较与鉴别
少作与晚作
实景与造景
智慧·机智·小聪明
风格的比喻
风格
言之有物
关于民族特点
关于现实主义
倪诚侃来信谈懂不懂
俞平伯论诗的社会性和诗的了解与赏鉴
不是人人都能写好诗
群众创作与郭沫若们
冀汸谈写诗
改诗
可删改的不是好诗
不一定愈改愈好
戴望舒与亚默
构思的影响
适当注意平仄音韵的协调
句式的多样
语法的通变
诗中的连词
特殊词序
林徽因《一串疯话》
关于今人写旧体诗
今人写旧体诗
董鲁安《游击草》
吴世昌的国难词
联想
祖母闻铃
千树桃花
第二编 彼岸他山
读《苏武牧羊》
酿酒的石头
楚戈的诗与画
蒋勋的笔
鹦鹉的联想
《一枚子弹》及其他
劣币效应
《中国大陆新诗评析》读后
第三编 分享诗情
小引
胡昭《清明雨亡妻陶怡廿二年祭》
冀汸《我》
陈明远《盔甲》
朔望《只因关于一个女共产党员的断想》
金克木《肖像》
刘荒田《白宫的蟋蟀》
蔡其矫《时间的脚步》
孙越生《晚霞,心灵留恋的苍茫》
彭燕郊《初夏怀念一位友人》
杜运燮《无名英雄》
周定一《南湖短歌》
昌耀《斯人》
梁小斌《玫瑰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