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名师队伍 资深作家联合打造。
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深入解读新课标有关要求。
教材核心知识点全覆盖,同步小学16年级数学教材。
拓展知识,思维培养,全方位提升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
精美搞怪的漫画插图,在阅读中畅游天马行空的数学世界!
如果要让你评选心目中最难的学科,你会选什么?估计很多人会选数学。为什么数学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一方面,来自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抽象、严谨、系统。抽象让人难以理解,严谨需要缜密思维,系统依赖递进的知识体系,这些对学习者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容易使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也正是因为数学难学,所以数学考试往往具有较强的人才选拔功能,数学成绩在很多评价中处于重要地位,数学也一直是高考的主科。
另一方面,来自数学学习的外在形式往往割裂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都来自历史发展的具体事件或现实生产生活,都能在实践中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这是数学的根,也是化解数学抽象性的良方。然而,受到教师知识化用能力和教学时空等因素的制约,多数人学习的数学是枯燥、冰冷且让人内心生厌的。
作为一名从小爱好数学、感受到数学魅力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想,有没有可能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些、形象些,变得让人更愿意接受、更容易接受一些呢?人容易受观念支配,如果意识到数学对发展思维的独特作用,如果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了解数学知识的前世今生,如果体会到数学会让人在生活中与众不同,就可能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编写《发现数学》这套书,我们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希望读者能寻找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根(不妨称之为生活形态的数学知识),不再把数学当作割裂于生活的一种抽象知识体系。二是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生活形态的数学知识(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件、情境、问题)与学科形态的数学知识(即让多数人畏惧的抽象、严谨、系统的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冰冷枯燥背后的温情火热。三是希望读者通过本书中的典型案例,增强发现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进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基于以上考虑,在编写《发现数学》这套书时,我们在每个章节都设置了数学生活故事数学文化知识拓展和发现数学小剧场三个板块。数学生活故事主要从故事里人物的生活出发,探索在生活中会遇到的一系列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不是教科书上枯燥的定理和公式,而是对生活中一系列问题进行抽象、推理和建模得出的结论;数学文化知识拓展立足于探索与章节主题有关的数学文化知识,向读者展现数学如何起源、如何发展,最终又如何回馈生产生活;发现数学小剧场是对本章节涉及的知识点的提升及应用。
然而,即便将故事情节写得再有趣,当那些原本畏惧数学的读者发现故事的内核与数学具有紧密关联时,难免会回想起那些对数学的坏印象。为了淡化这种感受,这套 书中插入了大量夸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插画。希望读者在看到这些插画时,能被轻松幽默的氛围所感染。如果读者能在欢笑之余,进一步领略到数学的趣味性,那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由于数学深奥难懂的客观本质以及编写者自身能力有限,本书编写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主编】钟建林: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教育评论》执行主编,《福建基础教育》编辑部主任,民盟福建省基础教育委员会主任,福州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福建校友会执行会长,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会长,编著《写作并非难事》等教师用书13册,主编学生读物42册,在《编辑之友》《中国教育学刊》《东南学术》等期刊发表文章100多篇,担任北师版国家规划教材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副主编。
【作者】陈梦敏:笔名玉米、玉米风铃,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台湾地区第九届儿童文学牧笛奖首奖、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信谊图画书奖等奖项。出版作品有歪歪兔图画书系列、奇迹男孩毛卷卷安全成长系列、《假装被风儿吹走了》、《蝉的日记》、学会管自己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等图书200余种。图书版权输出至越南、尼泊尔等国家。
【作者】墨莫默:《趣味数学》资深编辑,热爱数学,喜欢研究各种数学难题,擅长将复杂的数学原理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