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自由、自在:巩孺萍儿童诗的旨趣
谈凤霞
一个童心盎然的诗人,处处都能发现童趣和诗意,时时都有写诗的灵感和欢喜。巩孺萍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她的儿童诗拥有清新的自然之气、活泼的自由之趣和恬适的自在之意。
自从踏上了文学写作之道,巩孺萍二十多年来执着地写着她所热爱的儿童诗,出版了众多读来令人喜笑颜开的儿童诗集。从《再见,雪孩子》《窗前跑过栗色的小马》《变来变去的妈妈》《打瞌睡的小孩》《十一只麻雀学写诗》《今天很开心》等,到近些年聚焦自然界的草、虫、鸟而创作的《给孩子的草叶集》《给孩子的昆虫集》《给孩子的飞鸟集》,她总是乐此不疲地去观察、体验,并用儿童化的语言去描绘和表达。她认识到儿童诗歌的独特魅力及其重要意义,力求将小诗写成大文学。
巩孺萍对诗歌创作有着恒定的秉持,也有自觉的突破意识。她追求儿童诗歌风格的变化,早期追求意境和唯美,之后转为追求幽默而有哲理的浅语诗。她的创作姿态是双重的:既以一位慈爱母亲的身份为孩子写诗,又是一个幼童的自然天成的发现,因此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温柔包容的爱和孩子天真的想象与欢乐。她的诗里有一双孩子的眼睛、一串孩子的声音、一颗孩子的心灵。她不是蹲下来为孩子写作,而是化身为孩子来表达对自然、对世界、对生活的种种感受和思索。
这些写给孩子们的花草、昆虫、飞鸟的诗歌浅显生动、朴实无华而趣味丰盈。她以纯粹的儿童视角表达儿童心性,以儿童口吻来彰显纯真的童心,飞扬想象力。她描写大自然的草木虫鸟,既表现诗意之美,也表现灵动之趣,把生活情态融于细节之中。她的儿童诗歌喜用浅语,简单朴素,音韵自然,节奏动听,朗朗上口。有些诗句新鲜如带露的花瓣,玲珑如透明的水晶。儿童诗歌是浅语的艺术,这是儿童诗歌的一大难度,而巩孺萍以一种自然而轻巧的方式通向这一境界。
儿童版的《草叶集》《飞鸟集》和诗歌版的《昆虫记》映现了诗人的旨趣和志向,巩孺萍在《勿忘我》一诗中写道:小小的,/实在没法和/大大的比。//于是一种小小的花,/给自己取名勿忘我,/希望能够被大家牢记!她写《草叶集》时怀抱一个良愿:希望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孩子都能对脚下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充满好奇,在它们平凡的外表下发现生命的神奇和力量!在她笔下,形形色色的花草、昆虫、飞鸟呈现了各自的物性、习性和气性,而且也融入了诗人所发掘的灵性、个性和品性。这些短短的诗行不是简简单单对其外在形色的描绘,而是以天真稚气的眼睛在打量,以活泼俏皮的口吻在言说,以轻灵跳跃的调子在吟唱,以洒脱通透的智慧在观照,流淌着或纯真、或幽默、或绵长、或深邃的诗情与哲理,一如她笔下的蜉蝣:蜉蝣的日记/只有一篇,/短短的几行 /它把一生/写成了一篇文章,/看起来很短, /却意味悠长。她的诗歌篇幅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麻雀》一诗:小麻雀蹦蹦跳跳,/小麻雀的爸爸妈妈/也蹦蹦跳跳。/小麻雀喜欢热闹,/小麻雀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热闹。/好幸福的小麻雀呀,/要是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多好!这样的诗歌在表现日常性中包含谐谑性和反思性,看似平淡而实则有味,以自然生物来映照人类社会,给人带来回味。
三部自然诗集图文并茂,孩子们朗读描写自然精灵的诗歌,欣赏细致精美的图画,可以在审美的同时了解奇妙的动植物知识,并领略蕴含其中的丰富情趣,把大自然的种种奥秘装入囊中,同时也把被激发出来的喜爱交付自然。这种阅读,是一种与自然的对话,是一场和诗心的汇通,通向一种朴素的自由与自在,也通向自然而然的成长与收获。葡萄牙诗人何塞·雷迪亚在《月亮给你写了一首诗》中深情地呼唤:你学会的每一个词/ 都是一场奇遇/ 在你阅读之际/ 不经意间就掌握了魔法的奥秘/ 你写下的每一个词/ 都是一颗成熟的果实/ 从声音之树的枝头坠落/带着未来饱满的芳香。读这些单纯活泼的自然诗集,孩子们会发现,诗情画意遍布于自然之中,只要用心去看、去听、去念,就能有所得、有所生、有所长。
巩孺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冰心儿儿童文学新作奖、金波幼儿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等,著有儿童诗集《十一只麻雀学写诗》《给孩子的草叶集》《给孩子的飞鸟集》等十余部。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越南、土耳其、阿拉伯、尼泊尔等多种语言。
巩孺萍力求将小诗写或大文学,其诗歌短小精致,文韵优美,意蕴隽永,内逶深刻,自成一格,充分体现出了女性儿童诗人的温柔、机敏、细腻和智慧。国际儿童文学研究学会前主席约翰·斯蒂芬斯称赞她的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并鼓励人们以另一种方式理解世界,将诙谐与智慧巧妙融合,带给小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