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拓跋鲜卑从长川向西迁徙至盛乐,以此为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天兴元年(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仍以盛乐为圣都,有金陵、宗庙在此,并形成较为固定的阴山却霜之俗;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盛乐地位逐渐下降,从而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的连锁反应。
拓跋鲜卑及北魏王朝的历史,是盛乐所在地、今阴山地区的一个高光时刻。对于盛乐、参合陂、九十九泉、长川等地名,学界多有争议,本书综合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一家之见。同时,对云中、朔州和六镇的行政、军事建制变迁及具体治城,本书亦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考证。
★结合文献史料与考古实证,并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突破学术定论,提出拓跋鲜卑 云中宫 盛乐城双政治中心结构
★通过城址考古,全景重构北疆军镇防御体系与策略,揭示军镇究竟为六镇还是八镇的时空逻辑
★历史上民族政权的生动展现,从阴山却霜到迁都洛阳,再现包括思想变迁与政权转型在内的游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转变历程
张文平
内蒙古卓资县人。199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2001年至2009年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取得专门史专业北方民族史方向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现任呼和浩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馆员。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北疆史地考古,发表考古报告和论文70余篇,出版考古学专刊与论著10余部。
绪 论001
- 云中与盛乐009
- 云中宫033
- 参合与参合陂045
- 七介山、犲山与代园山071
- 造石亭与筑长城083
- 云中镇与朔州099
- 六 镇111
- 黑城与黑城镇133
- 武川镇149
- 柔玄镇与怀荒镇167
结 语183
后 记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