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两个互补的层面入手,一是宏观理论层面,即结合艺术文化学和民族音乐学的不同视角,结合运用史料文本和田野考察方法,认识和阐释中国民族音乐话语体系的结构、形态等符号层面和意义象征层面。二是微观实践层面,即结合音乐民族志的另一种视角,通过研究者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考察实践,去观察中国民族音乐中抽象化、模式化的音乐概念,如何通过具体性、即时性的表演行为,产生、制造出五彩缤纷的音乐声响的整个过程。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志书写进行详细的解读和阐释。
杨民康,白族,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特聘研究员;哈尔滨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助理、民族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歌及歌舞音乐、傣族和南亚语系民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传统音乐、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仪式音乐及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方法论等。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共4次)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集体)。专著《中国南传佛教音乐文化研究》(2016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