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 6 世纪拜占庭历史学家埃瓦格里乌斯(Evagrius Scholasticus)代表作品的研究。这部作品记录了 428 年至593/594 年间拜占庭帝国重要的历史事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自然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为唯一一部完整保存至今 , 几乎全面涵盖 56 世纪拜占庭帝国世俗和宗教历史的史书 , 它是研究该时期拜占庭史、基督教会史和叙利亚地区史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受到古今学者的高度评价。埃瓦格里乌斯所处的时代正是拜占庭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帝国有如日中之光般灿烂,屹立于形成之后发展的顶峰。然而,在辉煌的背后,帝国也有
各方面的隐忧,最终导致其快速坠入 7 世纪的黑暗时代。作者对埃瓦格里乌斯的这部作品做了比较详细的翻译和导读,并按照皇帝世系结合专题对其分章进行梳理与注释,旨在为世界史学者提供一个研究这种剧烈变化的视角,并为拜占庭史爱好者更详尽地了解这段历史带来些许便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繁华与困境并存的安条克是埃瓦格里乌斯所处时代拜占庭帝国的缩影。在伟大的查士丁尼皇帝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对外发动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北非、意大利以及西班牙部分地区被收复;汪达尔和东哥特等蛮族被征服;地中海更是几乎再次成了帝国的内湖。在对内统治方面,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洋洋洒洒的《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时代辉煌的立法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一座座宏伟的建筑也拔地而起,其中如圣索菲亚教堂至今仍然是人类建筑文明的奇观。从这些角度看,无论如何这都是继2世纪五贤帝统治时期之后,罗马人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然而,如果透过浮华的表面仔细审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就会发现,这座光辉灿烂宫殿的墙壁上已经出现了丝丝的裂缝。在军事方面,对西部征服的胜利是建立在削弱东部防线的基础之上,当拜占庭军队在意大利攻占哥特人的城市时,拜占庭帝国的东部像安条克这样的大都市却也被波斯人所蹂躏。即使在已经征服的地区,被征服者的反抗斗争依然此起彼伏,让拜占庭的将军们疲于应付。更为可怕的是,像阿瓦尔人(Avars)这样的异族已经在帝国北疆的边境线外虎视眈眈,一旦帝国内部有变,拜占庭人眼中的这些蛮族人就将挥动他们的马刀,冲垮帝国早已不是固若金汤的防线。在政治方面,伟大的查士丁尼皇帝过世后却并没有出现和他同样伟大的继承者,他的继任者查士丁二世的骄横与神经质最终给帝国带来惨痛的回忆。在经济方面,穷兵黩武和大规模的建造使拜占庭国库濒临崩溃,像安条克这样的东方城市更是开始显露出衰落的势头。在宗教方面,基督一性论争端一直没有平息,查士丁尼皇帝时而强硬、时而怀柔的宗教政策丝毫无助于局势的缓和,本应扮演皇帝精神统治工具的基督教会,自身却陷入激烈的冲突之中。宗教问题进而激化了民族矛盾,埃及、叙利亚地区的基督一性论派民众开始表现出与中央政府的离心倾向,这种情绪会在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的时候得到集中体现。此外,拜占庭人对肆虐的瘟疫也束手无策,只得听凭它在帝国内传播。这场灾难最终影响了拜占庭人达200年之久,宛如雪上加霜,使本已开始蹒跚的帝国更加步履维艰。
对于与埃瓦格里乌斯同时代的拜占庭人来说,也许这是拜占庭帝国建立后如日中之光般最灿烂的一个时代,但也是面对最艰巨挑战的一个时代。
目录
绪论 埃瓦格里乌斯和他的作品/001
第一节 埃瓦格里乌斯和他的世界/003
第二节 埃瓦格里乌斯作品的版本与研究概况/014
第三节 埃瓦格里乌斯作品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和结构框架/023
第四节 埃瓦格里乌斯作品的史料价值与缺陷/039
第一章 塞奥多西二世的统治/049
概述/051
第一节 聂斯托里争端及其后续影响/052
第二节 塞奥多西二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修道生活/069
第三节 塞奥多西二世统治时期的战争、灾害与城市建设/080
第二章 马西安与利奥一世的统治/085
概述/087
第一节 卡尔西顿大公会议的召开与影响/089
第二节 马西安皇帝在埃瓦格里乌斯作品中的完美形象分析/111
第三节 马西安与利奥一世统治时期的自然灾害、战争与权力斗争/129
第三章 泽诺与阿纳斯塔修斯的统治/141
概述/143
第一节 泽诺时期的叛乱与维护皇权的斗争/145
第二节 阿纳斯塔修斯统治期间的战争、建设与经济改革/157
第三节 《联合诏令》出台的始末及其后续影响/176
第四章 查士丁一世与查士丁尼的统治/209
概述/211
第一节 查士丁尼时代的对外战争与内政/213
第二节 查士丁尼时代的信仰问题/234
第三节 查士丁尼时代的瘟疫与地震灾害/254
第五章 查士丁二世与提比略的统治/261
概述/263
第一节 查士丁二世的内政与军事外交/265
第二节 提比略的内政与军事外交/278
第六章 莫里斯的统治/293
概述/295
第一节 莫里斯在拜占庭对波斯的战争中取得胜利/296
第二节 莫里斯统治时期的其他重要事件/311
附录 /321
埃瓦格里乌斯作品分卷各节简述/323
埃瓦格里乌斯的卡尔西顿大公会议详细记录/332
译名对照表/351
后记/373